
古代察候節氣之室。該室門戶緊閉,密布缇缦,故名。《後漢書·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曆而候之。氣至者灰動。” 宋 葛立方 《蝶戀花·冬至席上作》詞:“緹室羣陰清曉散。灰動葭莩,漸覺微陽扇。”
“缇室”是古代用于觀測節氣變化的專用場所,其名稱和功能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定義
缇室指門窗密閉、四周懸挂“缇缦”(橘紅色絲織帷幕)的房間。這種設計旨在隔絕外界幹擾,确保觀測環境穩定。
核心功能
主要用于“候氣法”——通過觀察律管内葭莩灰的飄動判斷節氣。具體操作是:在缇室内按方位擺放十二律管,管口覆葭莩灰,當節氣到來時,相應律管内的灰會被地氣吹動。如《後漢書·律曆志》記載:“氣至者灰動”,這一現象成為制定曆法的重要依據。
文獻與詩詞印證
宋代葛立方《蝶戀花》中“缇室群陰清曉散”,以及王之道“灰飛缇室驗回陽”等詩句,均反映了缇室在節氣觀測中的實際應用,也體現其文化象征意義。
命名由來
“缇”指橘紅色帷幕,因房間需完全避光,故用多層缇缦遮蔽門窗,形成暗室環境。這種顔色選擇可能與古代五行學說中紅色屬火、象征陽氣的觀念相關。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後漢書》等史料記載及曆代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完整文獻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缇室(tí shì)是一個漢字詞,通常指王公貴族的房屋。它由“缇”和“室”兩個字組成。
缇室的部首是“缶”(fǒu),而它的總筆畫數為9個。
據研究,缇室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之中,用來形容賈府中貴族們的寝室或宴會廳。後來,這個詞彙逐漸擴展到其他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用來指代貴族或有着豪華房屋的人。
缇室的繁體字為「緹室」。
在古代,缇室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文獻記載和書法風格,它有時會寫成「缇寔」或「緹室」。
1. 他居住在一座宏偉的缇室裡,享受着貴族般的生活。
2. 這座莊園的缇室裡擺滿了珍奇的古董和藝術品。
缇室并沒有常見的組詞。但可以根據需要,與其他詞語組合來構成新的詞組。
1. 豪宅
2. 富室
3. 富貴之家
低賤房屋、貧民窟、簡陋居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