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節和印信。《漢書·傅介子傳》:“﹝ 樓蘭王 安歸 ﹞發兵殺略衛司馬 安樂 、光祿大夫 忠 ……及 安息 、 大宛 使,盜取節印獻物。” 顔師古 注:“節及印, 漢 使者所賫也。”
“節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政治、外交活動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節印(jié yìn)指符節和印信,兩者均為古代官員或使者行使權力的憑證:
曆史文獻:
現代用例: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文學作品或展覽解說中,描述古代使者的職權或曆史事件細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相關章節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節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限制、控制、約束。拆分部首的話,節由“艹”字旁組成,印由“卩”字旁和“廠”字底組成。節印的拆分筆畫為10畫。
節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演變。它最早出現在《周易傳》中,用于描述天地間的節制和遵守規律的概念。
節印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節印」,保留了原字的形态結構,隻在簡化過程中改變了部分筆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節印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一些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節字的寫法為「及⺙」,印字的寫法為「s人⺙」。
1. 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必須加強對犯罪行為的節印。
2.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自我節印,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
1. 節約:指合理使用資源、避免浪費的行為。
2. 印證:指通過證據或事實來證明某種觀點或說法。
3. 節制:指限制、控制、約束某種行為的能力或行為。
約束、限制、控制
放任、縱容、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