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鐵掃箒 ”。1.比喻消災除害的手段和力量。 宋 洪邁 《夷堅支志戊·鐵掃帚》:“ 臨安 術士,失其姓名,常著道服,标榜曰鐵掃箒。” 明 徐渭 《昙陽》詩之七:“特将鐵掃帚,痛掃世淫貪。” 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在這裡……找着了掃除奴才式的家畜性的鐵掃帚,找着真實的光明的建築。”
(2).詈詞。猶言掃帚星。指能招緻災禍的人。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他道你枉則有蛾眉螓首堆鴉髩,可怎生少喜多嗔……道你是個鐵掃箒,掃壞他家門。”
(3).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掌狀複葉,蝶形花冠,白色,微帶淡黃,有紫色斑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蠡實》:“《爾雅》雲:‘荓(音瓶),馬帚也。’此即荔草,謂其可為馬刷,故名。今 河 南北人呼為鐵掃帚,是矣。” 徐珂 《清稗類鈔·植物·鐵掃帚》:“鐵掃帚為多年生草,山野自生,莖高二三尺,葉羽狀複生,形似倒卵而狹小。夏月開小花,形如蝴蝶,色白而有紫紋。一本凡生二三十莖,勁挺可為帚,故名。”
“鐵掃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消災除害的力量
指代能夠消除災禍或對抗不利因素的手段,常見于文學或民俗語境。例如瞿秋白在《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中将其比作掃除舊社會弊端的工具。
詈詞(罵人的話)
用作貶義,形容會招緻災禍的人,類似“掃帚星”。如元代戲曲《漁樵記》中指責女性為“鐵掃帚”。
鐵掃帚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學分類或藥用方法,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本草綱目》相關記載。
鐵掃帚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嚴厲,做事非常徹底。它拆分為鐵、掃和帚三個部分,含義與字面意思相符。鐵掃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的傳統文字和文化的一部分。
鐵(鐵):部首為金,筆畫數為5。在古代漢字中,鐵寫作“鐵”。鐵是一種金屬,具有堅固和耐磨等特性。
掃(扌 + 十):部首為扌(手),筆畫數為4。掃是使用手或工具進行清掃、打掃的意思。
帚(巾 + 匕):部首為巾(巾帼),筆畫數為10。帚是一種清掃工具,用于清理地上的垃圾和灰塵。
鐵掃帚包含了掃帚的主要成分鐵,因此意指非常堅固、嚴厲和徹底。
例如:
他對工作非常認真,做事像鐵掃帚一樣,一絲不苟。
組詞:鐵軍、鐵證、鐵闆一塊。
近義詞:嚴厲、徹底
反義詞:敷衍、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