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栖鹤的意思、栖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栖鹤的解释

(1).栖息的鹤。 唐 元稹 《清都夜境》诗:“栖鹤露微影,枯松多怪形。” 唐 白居易 《立秋夕有怀梦得》诗:“迴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2). 舒州 潜山 景色奇绝, 南朝 梁 宝志禅师 与 白鹤道人 争欲居住, 梁武帝 命两人比法,以物志地,先得者居住。道人以鹤为记, 宝志 以锡杖为记。结果锡杖先着山麓,于是鹤飞它处。因以“栖鹤”指道人的止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何日栖鹤东观,竟不闻之,殊缺地主之礼。”参阅《神僧传·宝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栖鹤”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本义与文学象征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面本义 “栖”指鸟类停留、歇宿。《说文解字》释“栖”为“鸟在木上”,强调鸟类栖息于树木的自然状态。“鹤”是鹤科大型涉禽的通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祥瑞、长寿。故“栖鹤”的字面意义即鹤鸟停歇、栖息。古代博物文献如《禽经》记载鹤“常栖洲渚”,说明其多栖息于水边高地或林木间(参考:张华《禽经》)。

二、文学象征与引申义 在古典诗文中,“栖鹤”常被赋予超越生物习性的文化意象:

  1. 隐逸高洁的象征

    鹤因品性高洁、卓然不群,成为隐士精神的化身。如白居易《代鹤》中“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以栖鹤喻指超脱世俗的隐者。宋代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更将栖鹤与隐逸生活紧密关联(参考:《宋史·隐逸传》)。

  2. 仙境与长生的意象

    道教文化中,鹤被视为仙禽,栖鹤之地常暗指仙境。如《列仙传》载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巅,后世诗文多以“栖鹤”暗喻仙家境界(参考:刘向《列仙传》)。唐代刘禹锡“华表千年一鹤归”之句,亦借栖鹤寄托长生之思。

  3. 清幽环境的指代

    因鹤喜栖于幽静林泽,“栖鹤”成为清雅之境的代称。如杜甫《卜居》云“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虽未直言鹤,但“栖鹤”意象常与同类意境并存(参考:《全唐诗》)。

三、典型用例

“栖鹤”既是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更是融合隐逸理想、仙道思想与审美情趣的文化符号,其内涵在中国文学、哲学及艺术中历经千年积淀而日益丰富。

网络扩展解释

“栖鹤”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栖息停留的鹤,常见于古典诗文意象。如唐代元稹《清都夜境》中“栖鹤露微影”、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中“迴灯见栖鹤”,均以鹤的栖息姿态烘托意境。

  2. 典故引申
    源自南朝梁代典故:宝志禅师与白鹤道人争夺舒州潜山居住地,梁武帝命二人以物标记选址。白鹤道人放鹤为记,宝志掷锡杖占山,最终锡杖先至,鹤遂飞离。此后“栖鹤”被引申为道人止息修行之地。

二、特殊用法辨析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列为成语,比喻“身居高位或显赫地位”。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及主流文学引用,可能是现代引申义,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

注:若需探究文学意象或宗教典故,建议优先参考唐代诗文及南朝历史记载;若涉及成语用法,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别人正在浏览...

崩溜贬价比肩叠迹币玉不住子蝉緌侈说飞鸟风力发电風流債负步赋形剂狗眼看人规方含金量衡短论长黄初体兼爱无私讲课积劳金谷金正空头敕兰熏辽迥灵快六分理正美姿姿扪摸密进纳贽拈掇湃湃旁户配帝辔勒撇清潜出惸孤邱山区别热得快丧礼三面红旗赏激时田石乡侯曙河熟味逃债通选通源偷末卧椅五局无劳香莼小利暇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