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腰帶鈎。謂小偷小摸。 明 儲國桢 《雜詠》:“羣盜竊鈎終問鼎,元戎籌國并齎糧。” 續範亭 《感言》:“古人有竊國竊鈎之喻,今日竟有竊黨而兼竊國者,當得何罪?”參見“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
“竊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竊鈎”通過具體行為映射抽象的道德批判,既可用于日常語境中的偷竊行為,也可擴展至對社會不公的諷刺。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可參考《莊子》或《左傳》相關文獻。
《竊鈎》是一個中文詞語,意為竊取或偷盜。它由兩個字組成,竊為動詞,表示暗中盜取或搶奪;鈎為名詞,指鈎子或鎖鈎。
《竊鈎》的拆分部首是穴(穴字形為一個凹入的洞口),鈎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字形象地表示一個金屬塊)。
《竊鈎》的拆分筆畫為竊(10畫)和鈎(10畫)。
《竊鈎》的簡體字為竊鈎,是一種簡化字形。在繁體字中,竊鈎可寫為竊鉤。
在古代漢字書寫時,竊鈎的字形稍有不同。竊以穴形寫作穴中心有一個點,表示被竊的物品;鈎的字形則以鈎狀形态更加明顯。
1. 他被捕時正在竊取商店裡的商品。
2. 這個小偷是悄悄用一把竊鈎打開了門鎖。
1. 竊賊:指從他人處盜竊物品的人。
2. 竊聽:指非法偷聽他人的談話内容。
3. 竊讀:指私自閱讀别人的書籍或文件。
1. 盜竊:指非法拿走别人的財物。
2. 偷盜:具有偷竊行為的含義。
正當:表示合法和合乎道德标準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