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心的兒子、媳婦。《資治通鑒·唐高宗永徽六年》:“ 遂良 對曰……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明史·沉一貫傳》:“帝曰:‘先生前。朕病日篤矣,享國已久,何憾。佳兒佳婦付與先生,惟輔之為賢君。’”
佳兒佳婦是漢語中的傳統成語,字面意為“好兒子和好媳婦”,泛指品德優秀、孝順和睦的子女與兒媳。舊時常用于稱頌家庭和睦,特指新婚夫婦般配美滿,寄托對家庭和諧的期許。
本義
“佳”指美好、優秀,“兒”即兒子,“婦”指兒媳。合稱強調兒子與兒媳均品行出衆,相輔相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256頁。
引申義
擴展為對新婚夫妻的贊美,形容二人天作之合,兼具德行與默契。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19頁。
此成語典出《資治通鑒·唐紀十二》。唐高宗李治見太子李弘(武則天長子)與太子妃裴氏舉止端方,感歎:“佳兒佳婦,吾無憂矣。” 後成為稱頌子女婚姻美滿的典故。
來源:《資治通鑒》卷二百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婚慶祝福
舊時婚禮常見題贈“佳兒佳婦”匾額或對聯,祝福新人琴瑟和鳴。
例: “喜今日佳兒佳婦結連理,慶良緣同心同德共此生。”
來源:《中華婚嫁禮儀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家風期許
在傳統家訓中,常以“佳兒佳婦”作為治家理想,強調孝悌與和睦。
來源:《中國家訓史》,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87頁。
“佳兒佳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 ér jiā fù,具體解釋如下:
指稱心如意的好兒子和好兒媳,通常用于形容家庭和睦、子女孝順美滿的情景,帶有褒義色彩。
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永徽六年》:
“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
(唐高宗李治臨終前将太子李顯和太子妃托付給大臣褚遂良時的表述)
該成語多用于傳統文學或正式場合,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但可借以表達對家庭圓滿的贊美。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單純形容外貌或物質條件。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典故,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
隘路百越邊表冰瓯筆形倡道超擢呈納鉏翦除歲賜給彈包當耳旁風颠偾度關山頓下惡虐房陵翻舊賬風陵堆公議工作午餐鈎用貫熟古成海嵎闳耀歡谑花銷洊登技和镌階看墓老方子龍猛筆祿粟漫歌墨子泣絲弄兵蟠夔憑系襁系千日紅蚑蛲旗志全食日滋月益沙蔘審覆世箴手镏絲車絲镛天妃挽負萬萬千千畏微五石五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