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ve back and forth;reciprocate]∶來回;反複
循環往複
(2) [contact]∶往來
通信往複
(1).來回;往返。 唐 韓愈 《孔公墓志銘》:“海道以年計往復,何月之拘?”《明史·項忠傳》:“今秋深草寒,若更調他軍,恐往復需時,賊得遠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五更攜眷去,不知何作,言往復可三日耳。”
(2).往而複來,循環不息。 晉 郭璞 《江賦》:“呼吸萬裡,吐納靈潮,自然往復,或夕或朝。”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星辰晝夜以明滅,烏兔東西而往復。” 清 趙翼 《瓯北詩話·吳梅村詩四》:“此等處,關棙一轉,别有往復迴環之妙。”
(3).猶進退。《素問·六微旨大論》:“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 張介賓 注:“氣有往復,進退。”
“往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來回反複
指事物或動作的來回運動或重複出現。
如:“循環往複”描述周期性循環;《孔公墓志銘》中“海道以年計往複”指船隻的往返航行。
循環不息
強調往而複來的持續性,常見于自然或哲學語境。
如“寒暑往複”“陰陽有往複”,描述季節或自然規律的交替循環。
往來、應對
用于人際交往或通信場景,指互動或回應。
如“通信往複”,即雙方書信往來;《江賦》“呼吸萬裡,吐納靈潮”暗含自然界的“往複”規律。
進退(特殊用法)
在醫學典籍《素問》中,指氣的運行狀态。
如“氣有往複,用有遲速”,張介賓注解為“氣機進退”。
如需更多例句或學術引用,可參考《漢典》或《素問》注解。
往複(wǎng f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來回、來往。它常用于表示物體或行動反複進行、前進後退的狀态或過程。
往複的部首是彳(chì),由彳和複兩個部分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
往複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鹹陽》中:“缤紛彭蠡,往複髦髦。”意為缤紛繁盛,來來往往。
往複的繁體字是「往復」。
在古代,往複的寫法是「徃輻」,輻是指車輻,表示車轍回旋的樣子。
他往複穿梭于不同的城市。
我來回翻閱着這本書,尋找着答案。
往來、行往、來往、複雜、複述。
往返、來回、往複皆表示行動或物體反複進行。
單程、前進、直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