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汉 马融 《广成颂》:“陵乔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猨;木产尽,寓属单。”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特俾丝萝,得附乔松。”
(2).古代传说中 王子乔 和 赤松子 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长为 应侯 ,世世称孤,而有 乔 松 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 泰山 之固,身为 乔 松 之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但存忠孝节,何必寿 乔 松 。”
“乔松”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成语意义
“乔松”原指高大的松树(),后引申为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能够在诱惑或困境中坚守正道。例如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山有乔松”即用自然景物隐喻人的品格()。
神话人物
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仙人“王子乔”和“赤松子”的并称,象征长寿与超脱凡尘()。
如需进一步了解植物学细节,可参考中的详细分类信息。
乔松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词汇,它表示高大挺拔的松树。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坚强、长寿和经久不衰的象征。
乔松的部首是木,它是由左右两个笔画组成的。其中,“丿”表示“乙”的左边竖,称为横折,它是由上到下的一笔;“一”表示横线,它是由左到右的一笔。
乔松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诗经》中,但它在古代的表达方式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这个词的正式出处是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范晔集》中的《历代名贤碑铭序》。
乔松的繁体字是「喬松」,在繁体中,「乔」字的「丿」和「一」的结构更加明显,而「松」字在形状上稍有不同。
在古代,乔松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乔」字在古时的写法可能更加简单,只有两个笔画,类似于现代的「丿」字;而「松」字更接近其象形意义,类似于现代的「木」字加上一个更长的「横」字。
1. 山坡上的乔松扎根深入,挺拔的身姿令人赞叹。
2. 即便遭受了风雨的摧残,乔松依然屹立不倒。
1. 乔木:指生长高大、足以乔立天际的树木。
2. 林松: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松树。
3. 拔山乔木:形容人的胆识和气魄像乔木一样高大与坚强。
1. 高大:形容物体在垂直方向上伸展较高。
2. 雄伟:形容山势或建筑物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3. 壮观:形容景物或事物宏大、引人注目。
1. 矮小:与高大相对,形容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较低。
2. 消瘦:与壮观相对,形容物体在体积或形态上较为纤细或软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