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少陽的意思、少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少陽的解釋

(1).東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邪絶少陽而登太陰兮,與真人乎相求。”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少陽,東極。”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東方少陽,日月所出。” 王闿運 《衡陽常氏家廟碑》:“前設大殿,戶向少陽。”

(2).東宮。太子所居。《文選·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正體毓德於少陽。” 李善 注:“正體,太子也……少陽,東宮也。”

(3).後以指太子。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冊文》:“式載明兩,實惟少陽;既稱上嗣,且曰元良。”《舊唐書·李密傳》:“始曀明兩之暉,終幹少陽之位。”

(4).《易》“四象”之一。《易》以七為少陽。《易·繫辭上》“十有八變而成卦” 唐 孔穎達 疏:“每一爻有三變……其兩多一少為少陽者,謂三揲之間,或有一箇九、有一箇八而有一箇四,或有二箇八而有一箇五,此為兩多一少也。如此三變既畢,乃定一爻。”

(5).中醫學經脈名。分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手少陽經為三焦經,足少陽經為膽經。

(6).見“ 少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少陽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内涵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哲學與中醫學理論體系,主要可從以下三個維度理解:


一、漢語詞典釋義

少陽(shào yáng)指陰陽學說中“陽氣初生”的狀态,介于“太陽”(極盛之陽)與“陰陽平衡點”之間。

權威釋義來源:

《漢語大詞典》定義少陽為“陽氣初生,象征東方與春季”,強調其“生發、溫和”的特性 。

《古代漢語詞典》補充其為“三陽之一,代表陽氣漸長而未盛” 。


二、中醫學核心概念

在中醫理論中,“少陽”具有雙重含義:

  1. 經絡名稱

    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統稱“少陽經”,主司氣機疏洩與水道通調。

    《黃帝内經·靈樞》 載:“少陽主樞,為氣機升降之門戶”,強調其調節表裡、溝通陰陽的功能 。

  2. 六經辨證之一

    少陽病為外感病邪傳入半表半裡的病理階段,典型症狀包括“口苦、咽幹、目眩、寒熱往來”。

    《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詳述其治法為“和解少陽”,代表方劑小柴胡湯 。


三、天文與哲學的象征意義

少陽在傳統文化中亦關聯自然時序與方位:


結論

“少陽”一詞融合了哲學、醫學與天文曆法智慧,其核心始終圍繞“初生之陽”的動态平衡。在中醫臨床中,少陽經與少陽病理論至今指導着辨證施治,體現了傳統概念的生命力。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中醫大辭典》《黃帝内經》《傷寒論》《淮南子》《周易》等權威典籍,内容符合學術規範與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少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中醫學、傳統文化及方位概念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中醫學中的“少陽”

  1. 經絡系統
    少陽是中醫經絡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

    • 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無名指末端,沿上肢外側上行至肩部,分布于頭側部,主治側頭、耳、咽喉等病症。
    • 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眦,沿身體側面下行至足部,主治肝膽疾病及脅痛、偏頭痛等。
  2. 病證(少陽證)
    源自《傷寒論》,指邪犯少陽膽腑導緻的證候群,表現為:

    • 典型症狀:寒熱往來、口苦、咽幹、目眩、胸脅苦滿、食欲不振等。
    • 治療原則:以“和解少陽”為主,常用方劑如小柴胡湯。

二、傳統文化中的“少陽”

  1. 方位與象征

    • 少陽象征東方,與春季、木屬性相關,代表萬物初生的狀态。
    • 在《周易》中,少陽為“四象”之一,符號為“☴”,對應卦象中的震卦和離卦。
  2. 政治與禮儀

    • 古代稱太子居所(東宮)為少陽,後引申為太子代稱。

三、其他關聯概念

“少陽”的核心含義圍繞中醫的經絡與病證展開,同時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方位、政治及哲學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病症治療或文化淵源,可參考《傷寒論》或《周易》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報務員變把戲騁馬襯衣傳輸鉏墾厝施粗使大人國大姨钿合金钗砥砺德行定向培養動變分雪符騐攻劘狗中卦資國音槐龍壞亂黃表紙荒儉煌焜歡故禍厲競買進孰紀弦可地延籠籞馬日昧良心木通牛尾狸偏僻匹婦溝渠貧鳏箝鎖人生路不熟如花似錦煞果上疏上映賒購聖慈盛筵必散事事收秋死求百賴歲數損除歎悒銅山西崩,洛鐘東應萬無文客五一六通知諴民小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