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高的功績。《吳子·勵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餙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餚席無重器。”《晉書·劉頌傳》:“會滅 吳 諸将争功,遣 頌 校其事,以 王渾 為上功, 王濬 為中6*功。”
(2).崇尚勞作或功績。上,通“ 尚 ”。《周禮·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糾萬民。一曰野刑,上功糾力。” 鄭玄 注:“功,農功。”《管子·問》:“授事以能,則人上功。”
呈報功勞。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孝文帝》:“今臣聞 雲中 太守 魏尚 ……斬首上功,誤差數級,下之吏, 尚 竟抵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上功漢語 快速查詢。
一、基本釋義
"上功"在漢語中屬複合詞結構,最早見于古代文獻。按《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卷1125頁解釋:
二、曆史源流
該詞詞義隨時代演變:
三、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源》《中國官僚制度研究》)
“上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最高的功績
指在軍事或政治領域中取得的卓越成就。例如《吳子·勵士》記載,古代軍隊按功勞分等級設宴,上功者居前列,享受更豐盛的待遇。西晉時期,劉頌評定滅吳将領功績時,将王渾列為“上功”,王濬為“中功”,體現了這一含義。
崇尚勞作或功績(“上”通“尚”)
此義項強調對農業或功績的重視。如《周禮·秋官·大司寇》提到“野刑,上功糾力”,鄭玄注解“功”為農事勞作,指通過刑罰督促百姓勤于農耕。《管子·問》中“授事以能,則人上功”也表明推崇能力與功績的理念。
呈報功勞
多用于軍事領域,指向上級申報戰功。漢代應劭《風俗通》記載,雲中太守魏尚因上報斬敵數量時出現誤差而被治罪,即涉及“斬首上功”的流程。
補充說明
貝阙珠宮倍言禀分冰核兒補厥挂漏曾母暗沙觇視谄谀赤網愁窘春晚代償搭賣大幽動身繁盛風韻猶存奮拳黻冕拂衣脯掾孤館歸橐過望豪悍蚝珠候騎荒貨會語袷袍濟恤絶壤抗隱郎罷了佻力作慮免馬蝍蟟夢呓狇狫蹑悄悄弄不懂拍案而起烹炮扁舟乘興青琅編祈祉曲澤森峙扇墜生栾手電筒殊塗同緻四勿酸辣湯恬穆頹隳葦薄畏法纖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