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相戕害。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者為本體自發之偏枯,今則獲以交通傳來之新疫,二患交伐,而 中國 之沉淪遂以益速矣。”
“交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交伐(jiāo fá)指“交相戕害”,即互相殘害、攻擊。該詞屬于文學用語,多用于描述群體或事物之間的對立沖突,常見于近代文學作品中。
魯迅在《墳·文化偏至論》中寫道:“往者為本體自發之偏枯,今則獲以交通傳來之新疫,二患交伐,而中國之沉淪遂以益速矣。” 這裡的“交伐”指兩種弊端(本土問題與外來影響)互相加劇危害,導緻國家衰敗。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魯迅原文或其他近代文學研究資料。
《交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互相往來地來往、交流。
《交伐》的拆分部首是“交”和“伐”,“交”字的意思是互相,是由“親”和“父”兩個部首組成的。“伐”字的意思是攻打、戰勝,是由“人”和“戍”兩個部首組成的。
《交伐》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交”字有6畫,“伐”字有4畫。
《交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清人》一篇中。在這篇詩中,“交伐”用來形容兩個人互相商讨和互通消息。
《交伐》的繁體字為「交伐」。
在古時候,《交伐》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采用的是類似于現在寫法的形式。
1. 他們經常在工作中交伐意見,互相幫助提高工作效率。
2. 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交伐活動頻繁,密切了兩國的關系。
1. 交流
2. 交往
3. 交互
4. 交換
互動、來往、聯絡
隔絕、孤立、閉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