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一隅的意思、安于一隅的詳細解釋
安于一隅的解釋
習慣、滿足于現狀,不求上進。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複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功于社稷也。”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一隅的解釋 .指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呂氏春秋·士容》:“故火燭一隅,則室偏無光。”《北齊書·酷吏傳·宋遊道》:“雖贓污未露,而姦詐如是。舉此一隅,餘詐
網絡擴展解釋
“安于一隅”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以下五個方面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一、釋義與結構
- 字面釋義:安心停留在某個角落(隅:角落)。
- 深層含義:比喻滿足現狀,缺乏進取心,不願突破當前局限。形容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出自南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原文提到宋孝宗“不肯即安于一隅”,以贊揚其複國之志。
- 典故示例:如所述古代部落首領的故事,因滿足封閉環境而放棄發展,成為反面典型。
三、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賓語,多含貶義(例:“企業若安于一隅,終将被市場淘汰”)。
- 感情色彩:批判性較強,常用于勸誡他人或反思現狀。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裹足不前。
- 反義詞:開拓進取、志在四方、雄心勃勃。
五、其他信息
- 發音争議:部分詞典标注“隅”為“yú”(如、5),也有注音“yù”(如、6),實際使用中兩種讀音均存在,但“yú”更常見。
- 使用建議:適用于描述個人、組織或國家因保守态度錯失發展機遇的場景,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褒貶。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閱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于一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安心地呆在角落裡,不去關注外界的事物或變化。該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宀、口、刀,筆畫共計8畫。安于一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萬章下》:“自外内失列者,其安乎内?”而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安於一隅」。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則可能有所不同。
一些例句使用安于一隅這個成語可以是:
1. 他已經安于一隅,對于社會上的風雲變幻不再關心。
2. 不要安于一隅,要時刻保持對外界的觀察和學習。
3. 有時候,安于一隅反而能讓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其他有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有:
組詞: 安樂自足、自得其樂、自甘落後
近義詞: 安于現狀、蟄伏不前、守株待兔
反義詞: 進取心、勇于拓展、積極進取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