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龍綿延。 廖仲恺 《如此江山·題白雲遠眺圖》詞:“尺方礬紙丹青染,居然嶺東形勢。萬壑龍綿,千尋鍊鎖,誰遣江山如此?”
“龍綿”是一個文學性較強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由“龍”和“綿”組合而成,意為“如龍綿延”,多用于形容山脈、江河等自然景觀的蜿蜒連綿之勢。其中:
文學出處
該詞出自廖仲恺《如此江山·題白雲遠眺圖》詞:“萬壑龍綿,千尋鍊鎖,誰遣江山如此?” 此處以“龍綿”描繪山巒起伏如巨龍盤踞的壯闊景象,兼具動态與氣勢。
用法特點
屬于古典詩詞或書面語中的意象詞彙,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描繪自然風光的文學創作或評論中,強調景物的恢弘與延展性。例如:“遠眺群峰,龍綿不絕,宛若水墨長卷。”
擴展說明
“綿”在古漢語中亦可指絲綿,引申為柔軟、連續之意,如“綿延”“綿薄”等詞,而“龍綿”則通過比喻賦予其更具張力的形象。
該詞通過具象化的比喻,将自然景觀的動态與神話意象結合,適合用于增強文字的畫面感和藝術性。
龍綿是一個意思豐富的漢字詞語,其中包含了強大能量和長壽的意象。它由兩個部分構成:龍(白話文讀音:lóng,意思為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神獸,象征着力量和權威)和綿(白話文讀音:mián,意思為細長柔軟的東西,如絲線,象征着柔韌和延綿)。結合起來,龍綿意味着力量與柔軟的結合,就像一條較長時間保持力量的龍。
龍綿的拆分部首是龍(一)和綿(纟),其中龍為一部首,綿為纟部首。總共有15畫。
龍綿是漢字的一個變體形式,它源于古代漢字書法中的簡化字形。繁體字形為「龍綿」。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常用「龍綿」來代表龍綿。繁體字的龍字由「竜」和「幺」組成,綿字由「糸」和「帛」組成。 「竜」表示龍的形象,「幺」為一個由繩子懸挂的樣子,象征着柔軟;「糸」表示絲線,「帛」表示綢緞,象征着細長并且柔軟。
1. 他們的友誼堪比龍綿,經久不息。
2. 這幅畫中的龍綿線條流暢,極具藝術感。
3. 她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種龍綿般的力量。
龍綿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龍膽綿繡、力綿等。
與龍綿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長久、有力、堅韌等。
與龍綿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脆弱、短暫、無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