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袒寬容。《新唐書·班宏傳》:“夫上多虛美,則下趨競;上阿容,則下朋黨。” 唐 劉知幾 《史通·直書》:“若 南 董 之仗氣直書,不避強禦; 韋 崔 之肆情奮筆,無所阿容。雖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遺芳餘烈,人到於今稱之。”《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爾從 徐相國 幕下,久而無過,故授爾是職,宜盡心所事,勿為阿容。”
"阿容"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一個獨立的固定詞彙條目,其含義需要結合構成字"阿"和"容"的釋義以及實際使用語境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
一、 "阿"的核心釋義
常用于親屬稱謂、人名或排行前,表示親昵或尊敬。例如:阿爸、阿媽、阿強。《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阿"用于"稱呼的前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來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相當于"啊",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感歎、肯定或停頓(此用法現代較少見)。《漢語大字典》收錄此義項(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年)。
來源參考: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
二、 "容"的核心釋義
指有足夠的空間接納人或物。《說文解字》:"容,盛也。從宀谷。"(許慎撰,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來源參考:[漢]許慎. 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2013.
指對人的過失不予計較或追究。《廣雅·釋诂》:"容,恕也。"(王念孫撰,中華書局,2004年影印本)。
來源參考:[清]王念孫. 廣雅疏證[M]. 北京:中華書局,2004.
指人的外貌或面部表情。《玉篇·宀部》:"容,容儀也。"(顧野王撰,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
來源參考:[南朝梁]顧野王. 大廣益會玉篇[M]. 北京:中華書局,1987.
表示對某種行為或狀态的準許。《左傳·昭公元年》:"五降之後,不容彈矣。"(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
來源參考:[清]阮元校刻. 十三經注疏(清嘉慶刊本)[M]. 北京:中華書局,2009.
三、 "阿容"的語境理解 綜合"阿"與"容"的釋義,"阿容"通常有以下理解方向:
最常見用法。"阿"作親昵前綴加在名字"容"前,多用于女性(如小說、影視角色或現實中的小名),強調親近感。其含義側重于"容"字本身的美好寓意(如容貌、寬容)。
若出現在古文特定語境中,"阿"可能為語氣詞,"容"為動詞(如"容納""允許"),但此組合極其罕見且非固定詞彙。
在非通用領域(如方言、專業術語)可能有特殊指代,但需明确出處佐證。
結論
"阿容"在漢語詞典中無獨立詞條,其現代主流含義是作為帶親昵色彩的人名或昵稱,核心意義由"容"字承載(側重容貌、包容)。古語中可能的語氣組合用法已基本消失。理解該詞需嚴格依據具體語境。
“阿容”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在曆史文獻中,“阿容”多指對人或事的偏袒、縱容态度,常見于批評上位者處事不公的語境。例如:
哀心艾衣不甫能不揚不贊一詞裁核殘吏纏臂長湯稱美崇宏大白怠曠傎踬地球資源衛星碓坊杜秋娘惡稔貫盈費舌阜熙撫宥咯噔蛤蚧黑度互換性會家叽裡呱啦井渫不食卷帙浩繁句注抗行口吧吧憐香療養所六言離言陸馬廟賣老南卷拈斤播兩前宵栖遯欽除秋收東藏奇縱三泖善學濕浸浸守保手鈔爽黠輸出四谏頭派忘八旦亡矢遺镞衛鶴文攤污卑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