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書鱗的意思、寄書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書鱗的解釋

寄書之魚。 漢 樂府古辭《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遂成典故。 清 孫枝蔚 《為張萬青悼亡》詩:“戶外防驚反哺鳥,廚中戒食寄書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書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象的典故詞,原指古代傳說中能傳遞書信的魚形載體,後成為書信的代稱。該詞最早見于《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中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其中“雙鯉魚”指雕刻成魚形的木匣,用于藏信。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中化用此典,寫下“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進一步以“雙鯉”(即寄書鱗)指代友人書信。

在漢語詞義演變中,“寄書鱗”的典故内涵可分三層:

  1. 物質載體:漢代用魚形木函裝信,魚形取其遊動迅捷的象征意義(《漢語大詞典》釋“雙鯉”條)
  2. 情感寄托:詩詞中常借“鱗鴻”(魚雁)表達相思,如宋人晏幾道“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漢語典故大辭典》)
  3. 文化符號:成為文人書信往來的雅稱,明代《永樂大典》收錄多篇以“魚書”指代公文的文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是研究古代文學和書信文化的重要語料。據《辭源》考釋,類似表達還包括“魚素”“鱗鴻”等,均屬同一典故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寄書鱗”是一個源自古代詩詞的文學典故,指代傳遞書信的載體,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源于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記載。古人将書信藏于鯉魚形狀的木匣中(雙鯉魚實為木質信函),後世以“寄書鱗”代指書信或傳信使者。

二、文化内涵

  1. 象征傳遞思念:常用于詩詞中表達親友間的牽挂,如清代孫枝蔚《為張萬青悼亡》詩“廚中戒食寄書鱗”,暗含睹物思人之意。
  2. 文學化表達:區别于直白的“書信”表述,通過“鱗”字呼應鯉魚意象,更具畫面感和詩意美感。

三、使用場景 主要見于古典文學創作,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需注意其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修辭手法,不宜在現代書面或口語中套用。

補充說明:中“異起臨汾鼎,疑隨出峽神”與該詞無直接關聯,可能是誤錄内容,建議以權威典籍記載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阿殿鼇頭獨占卑削參昴朝筭饬禁出人望外佌猥黮闇大上造大衆社會對流砘車堕倪胹鼈放神風聲分肌劈理幹國公車司馬門鞲緤鈎元摘秘骨鲠寒吹踝蹄婆慧骨假辭偈偈季漢祲祥近鄉情怯酒斾科斧兩來子煉焦零升林麓廪秩魯衛緑醅旄頭靡服拏把秾福缲車拳擊曲頸甑柔功三不管撒阽塞責審慎邃義鎖臂擡炮婷婷塗車韈子物極必返賢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