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人主掌握兵權以制政權。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 秦 、 漢 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承平既久,則習文忘武。” 明 陳子龍 《議京兵》:“自古帝王之立國也,莫不欲居重馭輕,以為長遠之計。”
“居重馭輕”是一個古代成語,主要用于描述權力掌控的策略,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通過掌握核心力量(如兵權或關鍵資源)來控制整體局勢,強調以強勢地位駕馭次要部分。常用于政治、軍事領域,體現“以重制輕”的統治智慧。
該成語強調通過集中核心力量實現全局控制,既有曆史軍事意義,也可泛用于現代管理策略。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吹劍錄外集》或唐代兵制相關文獻。
居重馭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居”、“重”、“馭”和“輕”四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進行介紹。
“居”字的拆分部首為“屍”,筆畫數為8; “重”字的拆分部首為“裡”,筆畫數為9; “馭”字的拆分部首為“馬”,筆畫數為12; “輕”字的拆分部首為“車”,筆畫數為15。
居重馭輕源自《管子·權修》一篇:“居者有據,吾居重也;舍者有離,吾舍輕也;馭者有制,吾馭輕也。”意思是通過掌握身份地位或占據重要位置,來施展影響力。後來演變為形容在某種關系或場合中,占主導地位,掌握權力的一方對另一方施加控制,使另一方處于被支配或受控制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居》字為「居」,《重》字為「重」,《馭》字為「馭」,《輕》字為「輕」。
以《康熙字典》為例,古時候《居》字筆畫數為6,形狀為“”;《重》字筆畫數為12,形狀為“”;《馭》字筆畫數為8,形狀為“”;《輕》字筆畫數為12,形狀為“⿱王”。
他在公司中居重馭輕,幾乎無人能匹敵他的決策能力和領導力。
居高臨下、重男輕女、馭獸多時、輕裝上陣
主宰、掌控、操縱
居下馭上、輕重倒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