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塞。《南史·齊紀上》:“禁斷又不即通,處處屯咽,或泥塗灌注,或冰凍嚴結,老幼啼號,不可聞見。”
“屯咽”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核心含義
指道路、通道或事物因堵塞而無法暢通。例如《南史·齊紀上》記載:“禁斷又不即通,處處屯咽,或泥塗灌注,或冰凍嚴結”,描述因禁令未及時解除導緻交通阻塞、民衆困苦的場景。
字詞拆分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作為成語,解釋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南史》相關原文。
《屯咽》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車馬相連的隊伍中的最前面和最後面。在軍隊、隊伍行進中,為了保證整齊有序,通常會有一些人馬屯咽。屯咽也可以表示前進方向的起點或終點。
《屯咽》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屍”,表示屍體;右邊的部首是“口”,表示口器。這個詞總共由13個筆畫組成。
《屯咽》一詞最早記錄于《辭海》收錄的古代詞語中。它的繁體字是「屯嚥」。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資料記載,古代漢字“屯咽”的寫法為「屯*咽」。
1. 長隊中的士兵們在隊伍的屯咽處整裝待發。(意思:隊伍前後端的駐停處)
2.我們開始行軍,把屯咽放在這個村莊的入口處。(意思:起點)
屯咽沒有常見的相關詞組或者固定搭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