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汙潦的意思、汙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汙潦的解釋

積水;積水坑。 唐 柳宗元 《闵生賦》:“壤污潦以墳洳兮,蒸沸熱而恒昏。”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攝生》:“若借戶樞為他楔,入流水于污潦,鮮有不螻、不腐者矣。” 清 黃景仁 《雨中遊桃莊看飛泉》詩:“大海及污潦,安知後所適。”

積水成澇。《舊唐書·韋見素傳》:“ 天寶 十三年秋,霖雨六十餘日,京師廬舍垣墉頽毀殆盡,凡一十九坊污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汙潦(wū lǎo)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汙”(同“污”)和“潦”二字組成,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典文獻用例中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積水與污濁

    “汙”指渾濁不潔的水,“潦”指雨後地面的積水或溝渠中的流水。合稱“汙潦”特指淤積的污水、泥濘之地,常見于描述自然或人居環境的髒亂狀态。

    :《左傳·隱公三年》有“潢汙行潦之水”,孔穎達疏:“蓄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汙,行潦謂道路流水。”(《漢語大詞典》)

  2. 引申義:卑賤或混亂

    因污水象征低窪穢濁,古人亦以“汙潦”比喻卑微的地位或混亂的境況。如明代宋濂《贈梁建中序》稱“下至汙潦”,喻指社會底層。


二、字源分析


三、古典文獻用例

  1. 《荀子·勸學》:

    “淵生珠而崖不枯,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汙潦之聚,多生魚鼈。”

    → 以“汙潦”指代低窪積水處,強調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2. 宋代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

    “土人謂此山,汙潦浮秋空。”

    → 形容山間霧氣如污水蒸騰,暗喻山勢朦胧混沌。


四、現代使用與相關詞

現代漢語中,“汙潦”已極少使用,但可聯繫以下詞彙: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4. 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因該詞屬古語範疇,暫無直接網絡文獻鍊接,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汙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汙潦”指積水或積水形成的坑窪,通常與雨水或污水積聚相關。其中: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 唐代柳宗元《闵生賦》中“壤污潦以墳洳兮”,描述土地被積水浸泡後的泥濘狀态;
    • 清代黃景仁在詩中用“污潦”比喻積水的流動與去向,如“大海及污潦,安知後所適”。
  2. 實際場景:
    • 指因長時間降雨導緻的水坑或澇災,如《舊唐書》記載“霖雨六十餘日……凡一十九坊污潦”。

三、相關詞彙與延伸

四、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引用曆史文獻時,例如描述古代城市排水問題或自然災情。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更通俗的詞彙(如“積水”“水坑”)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水患相關詞彙,中提到的《退庵隨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室屋漏百辛保溫杯表徵别有滋味筆錔呈上嗔視持權合變崇基傳诏詞調跌蕩餩餩風禮副主工筆觀民寡怨鼓吹詞貴寵猾豎擊鼓急急機陷顆粒無收枯荻老昏斂兵裂裳劉賈麻經兒冥絶前登鉛錫磬色趨馳人琴颯剌剌三年五載騷話靸鞋攝像事緩則圓守文霜練耍心眼兒司馬樹嗣業俗本跳脫統一體退言王公亡國大夫憲罰香钿香餌陷裂鹹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