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恭恬淡。《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其外親有謙素義行者,輒假借溫言,賞以財位。”《三國志·蜀志·費祎傳》“ 禕 當國功名” 裴松之 注引《費祎别傳》:“ 禕 雅性謙素,家不積財。” 唐 張說 《元城府左果毅贈郎将葛公碑》:“父某,守其謙素,弘此藝能,未展才術,奄從凋殞。”
“謙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人的謙遜、樸素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謙素”融合了謙虛與樸素的雙重特質,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德行的評價,現代亦可形容低調務實的生活态度。
謙素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意思是謙虛謹慎、樸實無華。它包含了對自己的評價和行為的謙遜和樸素。
謙素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謙(讠+兼)和素(⺖+一+⺼),部首分别為讠和⺖。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謙素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謙一詞來自于《說文解字》,本義是指聲音低微。而素一詞則來自于《康熙字典》,本義是指白色、樸素。後來,謙素逐漸演變為形容人謙虛樸實的意思。
謙素的繁體字為謙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謙素都沒有多大變化,基本與現代漢字相同。
1. 他一直保持着謙素的态度,從不張揚。
2. 她的謙素舉止得到了大家的贊賞。
- 謙遜:謙遜是謙虛的意思,形容一個人謙虛謹慎。
- 素淨:素淨是指樸實無華,沒有花哨的意思。
- 謹慎:謹慎是指行為謙虛謹慎,不輕率冒進。
謙虛、樸實、謹慎。
驕傲、張揚、奢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