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詣的意思、避詣的詳細解釋
避詣的解釋
避往,躲到。 章炳麟 《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傳》:“時睪人多,即避詣病院治療,復渡 日本 ,從藥師卒受業。”
詞語分解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詣的解釋 詣 (詣) ì 到,舊時特指到尊長那裡去:詣阙。詣前請教。 (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造詣。苦心孤詣(指刻苦鑽研,達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避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拼音與結構
- 拼音:bì yì(注音:ㄅㄧˋ ㄧˋ)。
- 結構:“避”為半包圍結構,“詣”為左右結構。
基本釋義
意為“避往,躲到”,指因某種原因主動離開原處,前往或藏匿于另一地點。
出處與例句
該詞可見于章炳麟的《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傳》中:
“時睪人多,即避詣病院治療,復渡日本,從藥師卒受業。”
(譯:當時圍觀者衆多,便躲到醫院治療,後又前往日本,跟隨藥師學習)。
補充說明
- 語境特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相對生僻的詞彙。
- 構詞解析:“避”強調躲避、避開,“詣”本指前往(多含尊敬意),組合後引申為“避開原處前往某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詣”的用法(如“造詣”“參詣”),可參考相關組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詣》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避免涉及或追求特定目标。它的部首是辵和言,辵表示“走”,言表示“語言”。關于筆畫,它總共有12個筆畫。 《避詣》這個詞來源于《詩經·秦風·東門之池》:“中田有萋,維期避之。”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避詣」。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思。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避詣過于虛榮的言行。” 關于組詞,可以組成“避訪”、“避難”等等。而一個近義詞是“回避”,反義詞則是“追求”。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