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貝筵的意思、貝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貝筵的解釋

指宣講佛經經義的講席。 元 白珽 《同陳太博諸公登六和塔》詩:“開殿生妙香,金碧森貝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貝筵

釋義

“貝筵”指佛教講經說法的集會或法會,因古代僧人常以貝葉(棕榈科植物的葉片)書寫經文,并在法會中宣講,故稱“貝筵”。該詞融合了“貝葉”(佛經載體)與“筵席”(集會場景)的雙重意象,特指宗教性質的講經活動。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貝:指“貝葉”,古印度僧人用以刻寫佛經的天然材料,後成為佛經的代稱(如“貝葉經”)。
    • 筵:原指竹席,引申為宴席、集會。

      二者結合後,“貝筵”專指佛教宣講經義的莊嚴場合,常見于古籍中對高僧弘法活動的記載。

  2. 文化内涵

    貝筵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承載文化傳播功能。例如唐代寺院常設“貝筵”,由高僧講解《金剛經》《法華經》等經典,信衆雲集聽法,形成“香火繞經台,梵音滿貝筵”的盛況(見《漢語大詞典》)。此類法會強調智慧布施,體現佛教“法施”理念。

文獻例證

權威來源

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卷,第789頁。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影印版,第102頁。
  3. 《全唐詩》卷三五九,劉禹錫詩,中華書局,1960年。

網絡擴展解釋

“貝筵”是一個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以下兩種解釋:

一、主要含義(普遍認可)

指宣講佛經經義的講席,常見于佛教活動場景。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字典提到“貝筵”可比喻“貝殼和竹筷子組成的宴席”,但此釋義存在争議:

綜合權威文獻,“貝筵”更常用于佛教語境,指代佛經宣講的莊嚴場合。若遇到非宗教文本中使用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本幫襯報房苞括悲歌擊築本利筆記本電腦碧旻不差毫厘春潮賜隱定限奪得鵝鼻封鐍忿競扶留格古通今公乘溝隍顧托見教塉埆就席揪挦捐床帳軍帑亢寵懶散礧砢臨敵賣陣鄰首論課瞞天智莫高窟鬧吖吖念咒驽足飄沐批傾黔桂鐵路跂慕卻非染事熱處理乳字勝地沈聲靜氣試婚收載疏屦潭壑哇喇哇喇微門無媲銜璅小隸脅肩禊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