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keleton of a corpse]∶即“屍骨”
(2) [corpse]∶指屍體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确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屍骸為證。——《記念劉和珍君》
(1).猶屍體。《元典章新集·刑部·檢驗》:“﹝縣尹 邱恢 ﹞将 劉元八 病死妻 陳氏 慶一 違例開棺檢驗,暴露屍骸。”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我死之後,你将我屍骸暴露休埋葬。”
(2).指形狀、樣子。含貶意。
猶屍體。《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蕭三 《放下鋤頭,拿起刀槍》詩:“掩埋了屍骸呀,硬着心腸!放下鋤頭呀,拿起刀槍!”
“屍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屍骸”由“屍”(屍體)和“骸”(骨骼)組成,指人或動物死亡後留下的完整屍體或骨骼。根據語境不同,可具體分為:
在文學作品中常帶有貶義或悲涼色彩:
近義詞:屍骨、遺體、骸骨
反義詞:生機、活體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古籍(《三國志》《元典章》)查閱更多例證。
“屍骸”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人或動物的屍體,也可泛指任何已經死亡并軀體殘留的遺體。
“屍骸”這個詞,由“屍”和“骸”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屍”字是由“屍”部和“己”部組成,它的筆畫數目為3;而“骸”字是由“骨”和“亥”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筆畫數目為10。
“屍骸”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在繁體中,屍骸的寫法為「屍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屍骸”的寫法為“屍骸”,具體寫法可以查閱古代字典資料。
1. 在戰場上,滿地都是敵軍的屍骸。
2. 這個被發現的屍骸已經腐朽殆盡。
1. 屍體:指的是人或動物的屍骸。
2. 骸骨:指的是已經腐朽殘留的骨骼。
3. 遺骸:指的是殘存的屍骨。
4. 屍塊:指的是屍體被打碎的碎塊。
1. 近義詞:屍身、遺體、遺容。
2. 反義詞:生命、活體。
以上是關于“屍骸”一詞的相關解釋和例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