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lay] 失约;误期
归妹愆期,迟归有时。——《易·归妹》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卫风·氓》
误期,失期。《易·归妹》:“归妹愆期,迟归有待。”《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张居正 《答江西巡抚王又池》:“ 泰和 盗发于公未任之前,今愆期未获,似亦用非其任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且於省试、京试,恐场期太迫,路远愆期,有负观光之志。”
愆期(qiān qī)是汉语中表示“延误日期”或“超过约定期限”的书面用语,其语义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源分析
该词由“愆”与“期”构成。“愆”本义为过失、罪过,甲骨文字形从心、从行,表示内心过错的延伸《》;“期”指约定或限定的时间。二字组合后,强调因过错或意外导致的时间延误。
权威释义
《汉语大词典》界定“愆期”为“失约;误期”,特指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履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一步说明其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婚嫁延期、工程逾期等场景。
经典用例
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描述古代婚约因礼仪筹备不足而推迟的典型案例《》。明代《警世通言》中“恐愆期被责”则反映古代行政事务中的期限观念。
现代应用
现代法律文书中常见“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愆期”等表述,体现其在正式语体中的传承性。语言学家王力指出,该词保留了古代汉语单音节词组合的凝练特征《》。
“愆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ān qī,意为“失约”或“误期”。以下是详细解释:
“愆期”指因过失、疏忽或意外导致未能按时履行约定或延误期限。例如:
现代语境中,“愆期”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例如项目因失误而延期,可表述为“项目进度愆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例句或现代用法,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白狗白蜡跋勒国吡咯船工触寒刺山达坂得意扬扬丁艰恩举饭蔬俯稽岗棚光灿灿汉家飞将欢眉大眼花鎗羯羊金甲金柯积事旧瘴告存苦待纍纍亮拔列身六醴买渡摸拓磨治母老虎匏巢平畴品秩洽客乔样寝户容服若木赛寳社栎勝利士风试妆兽伏耍金耍银熟客窣堵香逃臣条鞭挑字眼儿停积铜竹土浄畏难苟安无隄之舆五浊恶世犀柄麈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