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璞的意思、抱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璞的解釋

(1).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獻璞玉于 厲王 ,玉工說:“石也。” 厲王 以 和 為诳,斷其左足。 武王 時複獻之,又以為石,斷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淚盡繼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見《韓非子·和氏》。後因以“抱璞”喻懷才不遇。 漢 東方朔 《七谏》:“ 和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晉書·應詹傳》:“四門開闢,英彥鳧藻,收春華於京輦,採秋實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荊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贈處》:“雙璧産 荊山 ,望如虹,氣如煙,悠悠抱璞空流怨。” ********* 《雜感》詩之一:“俊逸靈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漢 王充 《論衡·講瑞》:“美玉隱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堯臣 《汝南江鄰幾雲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張隱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韻》:“且奉采蘭養,應無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種麻篇》:“斷金俟同志,抱玉難自宣。”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自笑投珠,誰憐抱璧雙刖。”

(2). 戰國 齊宣王 欲用 顔斶 , 斶 辭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願得歸。”見《戰國策·齊策四》。後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為爵祿所惑。 漢 蔡邕 《釋誨》:“僕不能參迹于若人,故抱璞而優遊。” 宋 王禹偁 《聖人無名賦》:“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識不知,豈命氏而考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抱璞”是一個漢語典故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曆史典故展開,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懷才不遇
    源自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獻玉的故事。卞和先後向楚厲王、武王獻璞玉,卻被誤認為欺君,慘遭斷足。直至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泣于楚山之下,最終剖璞得美玉(即“和氏璧”)。此典故引申為賢能之士未被賞識的境遇。
    例句:漢東方朔《七谏》中“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即表達此意。

  2. 保持本真,不為名利所惑
    出自《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欲重用隱士顔斶,顔斶卻以“玉生于山,制則破焉;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然形神不全”為由拒絕,主張保全質樸本性。此意強調不因權勢財富喪失初心。
    例句:宋代王禹偁《聖人無名賦》中“抱璞而含章”即喻此志。

二、延伸與用法

三、注意區分

“抱璞”易與道家“抱樸”(《道德經》中“見素抱樸”)混淆,但前者側重境遇與選擇,後者強調返璞歸真的哲學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璞(bào p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抱着那塊寶玉”。該詞的部首是手(扌)和玉(王),共有9個筆畫。抱璞一詞源自《紅樓夢》中的描寫,描述了林黛玉在夢中抱着一塊寶玉的情景。該詞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抱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該詞較為現代化,古代寫法并不常見。現代漢字的标準化使得我們現在隻使用抱璞這個詞。 下面是一個使用抱璞的例句:他心中抱璞着對文學的熱愛。 與抱璞相關的組詞包括抱玉、抱琪、抱珍、抱甕等。這些詞語都以“抱”字開頭,意味着抱持、懷抱、珍惜等。 抱璞的近義詞可以是懷玉、執玉、握玉,反義詞可能是棄玉、遺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