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更卒的意思、更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更卒的解釋

[sol***r] 輪流服役的兵卒

詳細解釋

古代輪番服役的兵卒。《漢書·食貨志上》:“至 秦 則不然,用 商鞅 之法,改帝王之制……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 顔師古 注:“更卒,謂給郡縣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謂給中都官者也。”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西涼伎》:“鄉人不識離别苦,更卒多為沉滞遊。” 章炳麟 《大夫五祀三禮辯》:“五級大夫,財加四級,不更一等。不更者,始免為更卒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更卒”是古代軍事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演變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輪流服役的兵卒,即按照固定周期輪換的士兵或守衛人員。其中“更”表示更換、輪替,“卒”指士兵。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特點

  1. 起源與演變
    源自秦朝商鞅變法後的兵役制度,漢代沿用。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秦代将服役分為“更卒”(每月輪換一次)和“正卒”(長期服役),兩者職責不同。
  2. 服役方式
    更卒需每年為郡縣服役一個月,主要從事地方勞役(如築城、修路等),期滿後輪換;而“正卒”則為中央官府長期服役。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唐代元稹的詩句“更卒多為沉滞遊”描述了士兵頻繁輪換的現象。漢代文獻中,“更卒”制度被視為百姓的重要負擔,與“三十倍於古”的勞役強度相關。

四、詞義延伸

除軍事領域外,後世也用于比喻人員或事物的替換,如“更卒交接”可形容崗位輪換。

“更卒”是古代兵役制度中短期輪換服役的士兵,反映了早期社會對人力調配的管理方式。需注意其與“正卒”的職責區分,以及在不同朝代的具體實施差異。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漢書》及顔師古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更卒(gēng zú)是一個漢字詞,下面是關于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說明。 【更卒的意思】 更卒是指古代官署中負責更替班卒的官吏,也可以指更替守夜感到疲勞的人。 【更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更卒由兩個部首組成:更(更字頭部首)和卒(十字底部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更卒的來源】 更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官府機構的一部分。它的字形表示更替人員的變動。 【更卒的繁體字】 更卒的繁體字為「更卒」,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更卒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但總體上和現代寫法差異不大。 【更卒的例句】 1. 古代官府中的更卒負責夜間守衛的換班工作。 2. 夜班值更卒覺得有些昏昏欲睡。 【相關組詞】 - 更疊(gēng dié):指不斷更換、替代的意思。 - 更替(gēng tì):指替換、更換的動作或過程。 【近義詞】 - 更換(gēng huàn) - 替代(tì dài) 【反義詞】 - 長守(cháng shǒu) - 持職(chí zhí)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