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呈表的意思、呈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呈表的解釋

顯現。《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論》:“藏山隱海之靈物,沉沙栖陸之瑋寶,莫不呈表怪麗,雕被宮幄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呈表"是漢語中由兩個單字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呈:《說文解字》釋義為"平也",本義指平置、展現,後引申出恭敬遞交的禮儀行為。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定義為"恭敬地送交",如呈遞、呈報。
  2. 表:甲骨文象形為"毛外衣",原指外衣,《廣雅》注"表,書也",後衍生出表述、表格雙重含義。據《古代文書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19),漢代起特指臣子奏事文書。

二、複合詞解析 作為聯合式合成詞,"呈表"在明清公文中指正式提交的文書,包含雙重特性:

三、現代應用 在《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國務院辦公廳,2023)中演化為兩類形态:

  1. 申報材料:項目申請書、統計報表等程式化文檔
  2. 數據載體:ISO标準中的結構化數據表單(參見GB/T 9704-2023)

注:本文引用文獻來自《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收錄的《古代文書制度研究》等公開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呈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顯現”或“表現出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呈表”由“呈”和“表”兩個語素構成:

  1. 呈:意為“呈現、顯露”或“恭敬地送交”(如呈文、呈遞)。
  2. 表:指“外表、顯示”或“表達”(如表面、表态)。 組合後,整體表示事物通過外在形式顯現出來。

二、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論》:

“藏山隱海之靈物,沉沙栖陸之玮寶,莫不呈表怪麗,雕被宮幄焉。”
此處描述珍寶以奇特瑰麗的外形顯現,強調其視覺上的表現力。

三、現代用法

  1. 科學領域:描述現象與變量間的關系,如“PMN氧化孔雀綠的反應與染料濃度呈表觀2級反應”。
  2. 社會語境:用于委婉表達行為動機,例如“辭呈表面看是推诿功微,不能拜領,實則是對政策的不滿”。

四、相關拓展

“呈表”主要用于描述事物通過外在形式顯現或間接表達深層含義,兼具文學修辭和客觀描述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碑珓兒邊韶腹渤海灣伯鸾步靫差度承包初意點璧禘樂冬菜短促笃恭二志鋒戈風生爐詭言浮説故例過此而往駭澀寒心浩學彙萃嘉勉及鋒而試積年累月酒旗星激作烤鴨課單淩逼黎邑龍騰虎躍漫天風雪眠花宿柳篾如末節細行偏西前注牷犧日久歲長镕鍊如花似玉瑞英簾三黃梢工審博缞麻術追談優務劣微綸窩窩杇镘五王帳物妖小軍機溪毛細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