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sfortune] 蹇劣的命運,指不順利的遭遇
(1).猶厄運。 晉 孫綽 《與庾冰》詩之四:“天步艱難,蹇運方資。” 清 談遷 《北遊錄·紀文》:“先民蹇運,何代不有。銷聲埋跡,願腐草木。”
(2).倒黴,不順利。 許地山 《綴網勞蛛》:“原來是一個蹇運的竊賊摔倒在我們底牆根。”
蹇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困頓不順的時運或境遇,帶有明顯的消極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考據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困厄的命運
指人生或事物發展中遭遇的艱難、阻滞的運勢。
例:他雖才華橫溢,卻因蹇運纏身,終未得志。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第12卷,第356頁。
時運不濟
強調外部環境或時機的不利,導緻事與願違。
例:逢此蹇運,縱有良策亦難施展。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687頁。
“蹇”的本義:
源自《說文解字》:“蹇,跛也”,本指行走困難(如“蹇驢”),後引申為艱阻、不順利。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85頁。
“運”的涵義:
指氣數、時運(如“命運”“國運”),二者結合形成“蹇運”,強調持續的逆境狀态。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第512頁。
《後漢書·馮衍傳》:
“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懼值蹇運,恨終不得逞志。”
注:馮衍自述懼逢厄運,抱負難展。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28下。
宋代陸遊《書歎》詩:
“蹇運頻年緻坎坷,餘生猶在歎蹉跎。”
注:直述多年困頓命運帶來的失意。來源:《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卷七。
詞彙 | 核心差異 |
---|---|
厄運 | 側重突發災禍(如天災人禍) |
逆境 | 泛指不利環境,不強調“命運”性 |
蹇運 | 突出時運長期困頓的特性 |
“蹇運”凝練表達了時命困頓、步履維艱的深層意蘊,其權威釋義及古典用例均印證了該詞對“持續性厄運”的文學化概括。
“蹇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蹇運”指蹇劣的命運,即不順利的遭遇或境遇。
“蹇運”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強調命運中的挫折與不順,需結合“蹇”字的本義與引申義綜合理解。其曆史用例可追溯至晉代,現代文學中亦有靈活運用。
懊喪砭庸針俗璧合珠連冰點臂障稱號出爾反爾春山如笑出屜多壽而姬壺鄂縣藩羅風態綱紀廢弛高號銅聒吵過用韓柳禾旗還禮灰身滅智翦截鋪僭擅景區錦套頭記色拘俗昆蟲學枯桑攬跋壘堆略勝一籌流妓隆顔瞞人漢迷纏槃鼓辟邪翁仆遬侵蝕棋陣屈侯柔婉軟香巢聖洗士林布式昭疏脊疏苗嗣功天體條命通士王傅蝸舍小方脈蕭何律邪師寫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