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千裡寄鵝毛 ”。據《路史》記載, 雲南 俗傳,古代土官 緬氏 派遣 緬伯高 送天鵝給 唐 朝,過 沔陽湖 ,鵝飛去,墜一翎。 緬伯高 隻好将一翎貢上,并說:“禮輕人意重,千裡送鵝毛。”後用以比喻禮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宋 蘇轼 《揚州以土物寄少遊》詩:“且同千裡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麋鹿。”《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再帶上些微土物,千裡送鵝毛,笑納可也。” 老舍 《女店員》第三幕第五場:“送給經理的孩子的,千裡送鵝毛,這是我親手作的呀!”
“千裡送鵝毛”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以下為詳細解析:
這一成語源自唐代故事。據記載,唐朝時期雲南地方官派使者緬伯高向皇帝進貢天鵝,途經沔陽湖時天鵝飛走,僅留下一根羽毛。緬伯高将羽毛獻給皇帝,并附詩:“禮輕人意重,千裡送鵝毛”。皇帝感其誠意,未加責罰反而獎賞了他。
比喻禮物雖微薄,卻承載着深厚的情誼,常用于表達自謙或強調心意重于物質。與之相關的表述還有“禮輕情意重”“千裡鵝毛”等。
宋代蘇轼在《揚州以土物寄少遊》中化用此典:“且同千裡寄鵝毛,何用孜孜飲麋鹿”;清代《兒女英雄傳》和老舍的《女店員》等作品中也曾使用該成語,體現其文化傳承性。
近義詞包括“物薄情厚”“禮輕意重”,反義詞如“束帛加璧”(形容貴重禮物)。此成語通過具體故事傳遞中華文化中重情輕物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路史》等古籍記載。
“千裡送鵝毛”是一句用來形容非常細微之事也能引起重視,以及表達感激之情的成語。該成語由“千裡”的距離和“鵝毛”的輕盈、細小來構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千(十 + 一 + 人) 9筆畫
裡(田 + 裡) 7筆畫
送(辶 + 㐅) 9筆畫
鵝(倉 + 大 + 鳥) 11筆畫
毛(毛) 4筆畫
來源:
成語“千裡送鵝毛”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所作的文章《醉翁亭記》,該文中有“不以千裡送鵝毛之報,诏後撤之寄兒女之存者”一句。
繁體:
千裡送鵝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千裡送鵝毛
例句:
他對朋友的一點小事也感激不已,真是千裡送鵝毛。
組詞:
千萬裡、千千萬萬、送禮、鵝毛筆
近義詞:
芝麻小事、瑕不掩瑜
反義詞:
殺雞儆猴、大題小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