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人才得到充分的選拔和任用。 唐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 一過 冀 北之野,而馬羣遂空……大夫 烏公 一鎮 河陽 ,而 東都 處士之廬無人焉。” 元 周伯琦 《至正元年複科舉取士制紀事》詩:“周南麟趾厚, 冀 北馬羣空。”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而馬羣為空。近古以來,號稱得人之盛,未有如明公者。”亦作“ 馬空冀北 ”。 宋 汪元量 《别楊驸馬》詩:“去去馬空 冀 北,行行鶴度 遼東 。”
“馬羣空”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讀,但核心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和典故背景分析:
該詞最早出自唐代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此處“馬羣空”比喻人才被充分選拔任用,如同伯樂(識才者)将冀北良馬全部選走,強調賢能之人被發掘後群體空缺的狀态。這一用法在元代周伯琦、清代劉大櫆的詩文中均有延續。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馬群離散、群體散亂”,形容組織缺乏紀律性。此釋義可能與字形或流傳中的誤讀相關,需謹慎區分。
若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典籍,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釋義。
《馬羣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馬”、“羣”、“空”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
- “馬”字的部首是馬。
- “羣”字的部首是羊。
- “空”字的部首是穴。
拆分筆畫:
- “馬”字的筆畫數為3畫。
- “羣”字的筆畫數為12畫。
- “空”字的筆畫數為8畫。
《馬羣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稱謂。在古代社會,群衆出行常常騎馬,一般情況下,馬是不空着的,而是有人騎着。因此,如果馬是空着的,就意味着沒有人騎它,表示這匹馬被閑置或空着。後來,人們用“馬羣空”來形容沒有被利用或占用的馬。
《馬羣空》的繁體字為“馬羣空”。
古時候漢字寫法如下:
- “馬”字的古字形:“㝝”。
- “羣”字的古字形:“羣”、“群”。“羣”是小篆字,“群”為繁體字。
- “空”字的古字形:“穹”。
我們漢字中的《馬羣空》表示一種狀态,比如我們可以說:“這個莊稼地長滿了野草,看起來就像是一片綠河馬羣空。”這句話表示莊稼地沒有被耕種,長滿了野草。
與《馬羣空》有關的詞語:
- 馬廄:指供養馬匹的場所。
- 羣馬:指一群馬匹。
- 空馬:指沒有人騎的馬。
- 馬甲:指模仿馬或用于擋風的背心狀外套。
與《馬羣空》意思相近的詞語:
- 閑置:指沒有被利用或使用的狀态。
- 空置:指沒有被占用或使用的空閑狀态。
與《馬羣空》意思相反的詞語:
- 有人騎的馬:指被騎乘的馬匹。
- 利用的馬:指被使用或占用的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