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暗喻的意思、暗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暗喻的解釋

(1).修辭用語。常用“是”、“成了”等聯繫本體、喻體,表示相等關系的一種修辭格。

(2).暗中曉示。《新民晚報》1987.4.24:“ 韓兄 ,你說說看,一個樸素端莊、眉清目秀、笑臉迎人的村姑比之珠圍翠繞、體态風騷、自視甚高的闊太,究竟哪個更可愛呢?我完全明白他在暗喻什麼,隻是會心地笑了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暗喻(又稱隱喻)是漢語修辭學中比喻的一種重要類型,指不直接點明比喻關系,而是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和喻體(用來比喻的事物)通過等同、替代或隱含的方式聯繫起來,形成含蓄而深刻的表達效果。其核心特征在于不使用“像”“似”“如”等顯性喻詞,使兩者間的相似性更為隱蔽而富有張力。


一、定義與特征

  1. 本質

    暗喻通過暗示性語言将本體與喻體融合,形式上常表現為判斷句(如“A是B”)或修飾關系(如“B的A”)。例如:

    “時間是金錢” —— 将抽象的時間概念等同于具象的金錢,強調其珍貴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9頁。

  2. 結構特點

    • 省略喻詞:區别于明喻,暗喻不依賴“像”“似”等連接詞。
    • 本體與喻體并置:如“希望的翅膀”中,“希望”為本體,“翅膀”為喻體,暗示希望具有飛翔的力量。

      來源: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78頁。


二、功能與表達效果

  1. 增強語言感染力

    通過隱晦的類比引發聯想,如魯迅《故鄉》中:

    “圓規(楊二嫂)憤憤地轉身。” —— 以“圓規”代指人物身形,突出其瘦削與刻薄。

    來源:王希傑《漢語修辭學》(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02頁。

  2. 深化抽象概念

    将無形事物具象化,如“知識是燈塔”,将知識對思想的指引作用可視化。

    來源:劉煥輝《修辭學綱要》,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第156頁。


三、與明喻的區别

類型 結構形式 顯性程度 示例
明喻 本體+喻詞+喻體 顯性 “人生像一場夢”
暗喻 本體+隱含等同+喻體 隱性 “人生是一場夢”

來源: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88頁。


四、經典文獻參考

  1. 《修辭學發凡》(陳望道著,複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重印)

    首次系統界定暗喻為“隱喻”,分析其“借此喻彼”的本質(第72頁)。

  2. 《漢語比喻研究史》(馮廣藝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梳理暗喻在曆代文學中的演變,如唐代詩歌“月光如水”的隱性比拟(第115頁)。


以上解析綜合權威語言學著作,涵蓋定義、功能及經典用例,為漢語修辭研究提供學術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暗喻(又稱隱喻)是一種通過暗示性關聯來建立事物相似性的修辭手法,其核心特征是不使用"像""如"等明确比喻詞,而是通過等同、替代或語境暗示的方式實現比喻效果。以下是其核心要點解析:

  1. 基本結構 暗喻的典型結構為"A是B"(如"人生是場旅行"),通過等同關系建立本體與喻體的聯繫。相較于明喻的直白(如"人生像旅行"),暗喻更強調兩者的内在相似性。

  2. 表達形式

    • 等同式:直接使用系動詞連接("兒童是祖國的花朵")
    • 修飾式:通過定語暗示("記憶的碎片"中"碎片"喻指零散記憶)
    • 動詞式:用動作暗示("他咽下了憤怒"中"咽下"暗示壓抑情緒)
  3. 功能特性

    • 增強表達的凝練性與啟發性,如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通過矛盾意象引發哲思
    • 構建多層語義空間,如廣告語"鑽石恒久遠"将物質屬性與情感承諾隱喻關聯
    • 在詩歌中尤為常見,北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通過暗喻構建社會隱喻
  4. 認知價值 認知語言學認為暗喻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如"時間是金錢"反映現代社會價值觀,這類概念隱喻塑造着人們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模式。

暗喻的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其魅力在于通過有限的語言符號激發無限聯想,既是文學創作的核心手段,也是日常交流中提升表達深度的有效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

白豹冰排避隱草長莺飛常度麨面超然遠舉撐天柱地重山蔥倩大根腳道鹹打牙祭打樣燈油奉法鳳臆龍鬐崗口兒甜和正荒城宦評穢陋講問輯和積香倦勤酷熱欄幹子狼憊鱗角林阻流膿力正隆基螺子墨蟠根錯節配役棚長普淖千金價乾酪棄材起獲情感慶室三袒韶和沙柱失忘斯箱碎役天骨停解町崖亡命魏紅鹹莖綫膛小爐兒匠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