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輯和的意思、輯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輯和的解釋

團結和睦。《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二十一年》:“ 道子 欲輯和内外,乃深布腹心於 恭 ,冀除舊惡。” 明 張居正 《答總兵戚南塘授擊土蠻之策》:“但古之論戰者,亦不全恃甲兵精鋭,尤貴将士輯和。和,則一可當百;不和,雖有衆,弗能用也。” 李一 《荊宜施鶴光複記》:“軍民輯和,市邑無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輯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團結和睦,常用于描述群體或組織内部的和諧關系。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古籍記載

    • 《南齊書·高帝紀下》最早使用該詞,體現其曆史淵源。
    • 《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二十一年》提到:“道子欲輯和内外,乃深布腹心於恭”,指通過真誠溝通實現内外和諧。
  2. 軍事與治理語境

    • 明代張居正強調:“将士輯和,則一可當百”,說明團結對戰鬥力的重要性。
    • 近代李一在《荊宜施鶴光複記》中描述“軍民輯和”,體現軍民協作的和平狀态。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1. “古之論戰者,貴将士輯和。”(張居正)
  2. “逐行掃描,杜比數碼,杜比專業邏輯和DTS解碼。”(現代技術場景中的協調應用)

“輯和”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強調通過主動協調達成和諧狀态,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適用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資治通鑒》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輯和

《輯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意思是整合和調和兩者,使之達到和諧一緻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輯和》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口」。它的筆畫總共有6畫。

來源

《輯和》一詞來源于《爾雅》,是中國古代辭書之一。在《爾雅》中,其中一條釋義為「薦德合善」,即推薦優秀的品德和才能,尋求和諧的統一。

繁體

繁體字「緝和」是《輯和》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輯」和「和」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例如,在金文時期,「輯」可能被寫為一個圍繞着中間點的方形圖案;而「和」可能被寫為一個橫豎相交的十字形。

例句

1. 為了達到組織内的和諧共榮,我們需要不斷地輯和不同觀點。

2. 這部電影成功地輯和了愛情和冒險的元素,深受觀衆喜愛。

組詞

和諧、和而不同、和緩、和平、調和等。

近義詞

調和、協調、融洽、一緻。

反義詞

對立、沖突、不和、分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