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問的意思、講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問的解釋

講說讨論。《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漢 鄭玄 注:“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 宋 張舜民 《遊公墓志銘》:“優居無事,時常親至學舍,執經講問,以勸諸生。”《明史·選舉志二》:“試日入場,講問、代冒者有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講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1. 現代口語中的含義
    由“講”和“問”組合而成,表示詢問、打聽或關切地追問,常用于日常交流中。例如:“他主動講問朋友的近況,顯得很關心。”

  2.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在古籍中多指講說與讨論,強調學術或禮儀性的交流。例如:

    • 《禮記》鄭玄注提到“講問之客”,指進行禮儀讨論的賓客,需保持一定距離以便“指畫”(即講解動作);
    • 宋代張舜民記載官員“執經講問”,即拿着經典與學子讨論學問。

使用場景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講問》的意思

《講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了兩個意思。首先,它指的是詢問别人的意見或觀點,也可以解釋為與他人交流、對話,以獲取信息、知識或理解。其次,它還可以表示探究、探讨問題或難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講問》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門」。其中,「言」表示與語言或言論相關的意思,而「門」表示與交流、互動相關的意思。根據部首「言」和「門」的位置,「講問」在字典中的排列順序是以「言」為首的第230個字。

根據漢字的結構,「講」字的筆畫數是6,「問」字的筆畫數是9。

來源及繁體

「講問」在漢字中的來源比較複雜。據研究,「講」字最初是由「言」和「冋」這兩個部首組成的,表示通過言語表達出來的意思。後來,又與表示進入的「門」字合并,加強了與交流互動相關的含義。「問」字則由「口」和「門」組成,表示口頭詢問、追問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講」字通常是以「講」的形式出現,而「問」字是以「問」的形式出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講問」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當時,「講」字的上方是一個「宀」形狀,表示屋頂或房子;而「問」字的上方是一個「門」的形狀。

例句

1. 他向老師講問了一個關于數學問題的疑惑。

2. 我們可以通過講問更多的人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組詞

1. 提問:表示向他人提出問題。

2. 回答:表示對他人提出的問題做出解答。

3. 詢問:表示正式或禮貌地詢問他人的意見或觀點。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詢問,問詢,探問

反義詞:回避,不問,保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