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rmal manner]∶日常的态度
失其常度
(2) [fixed law]∶一定的法度、規則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
(1).固定的規律或法度。《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2).一定的标準、規格。 宋 葉適 《李仲峰墓志銘》:“廬室用器,皆有常度。”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三》:“儒臣之進止有常度,不若宦寺之卧起而間也。”
(3).指正常的方式。 謝覺哉 《體育活動的好處》:“一天工作八小時,學習或其他事件八小時,睡眠八小時,這是常度。”
(4).常态。《後漢書·吳漢傳》:“諸将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二·水鬼假冒舢闆船》:“自登舟之後, 柏存 舉措言語,頗改常度。”
“常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使用場景的
日常的态度或常态
指人平常的行為舉止或情緒狀态。例如《後漢書》中“失其常度”描述将領在戰局不利時失去平常的鎮定。薛福成《庸盦筆記》提到“頗改常度”,形容人突然改變一貫的言行方式。
固定的法則或規律
強調事物固有的标準或自然規律。如《楚辭·懷沙》中“常度未替”指法則未變,東方朔《答客難》提到“天有常度,地有常形”,說明天地運行遵循固定規律。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或曆史演變,、等來源。
常度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常常出現的頻率或者程度。通俗來說,常度就是某種現象發生的頻繁程度。
常度的部首是“巾”,總共有10畫。
常度是一個現代漢字,沒有具體來源或者典故。它的繁體字形為「常度」。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差異。但是,對于常度這個詞,古代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
1. 這位老師課堂上的發言常度很高,對學生學習很有幫助。
2. 污染環境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制止和罰款,以降低其發生的常度。
組詞:常見、時常、頻度等。
近義詞:常頻、常見度。
反義詞:罕度、稀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