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暗喻的意思、暗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暗喻的解释

(1).修辞用语。常用“是”、“成了”等联系本体、喻体,表示相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格。

(2).暗中晓示。《新民晚报》1987.4.24:“ 韩兄 ,你说说看,一个朴素端庄、眉清目秀、笑脸迎人的村姑比之珠围翠绕、体态风骚、自视甚高的阔太,究竟哪个更可爱呢?我完全明白他在暗喻什么,只是会心地笑了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暗喻(又称隐喻)是汉语修辞学中比喻的一种重要类型,指不直接点明比喻关系,而是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通过等同、替代或隐含的方式联系起来,形成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效果。其核心特征在于不使用“像”“似”“如”等显性喻词,使两者间的相似性更为隐蔽而富有张力。


一、定义与特征

  1. 本质

    暗喻通过暗示性语言将本体与喻体融合,形式上常表现为判断句(如“A是B”)或修饰关系(如“B的A”)。例如:

    “时间是金钱” —— 将抽象的时间概念等同于具象的金钱,强调其珍贵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页。

  2. 结构特点

    • 省略喻词:区别于明喻,暗喻不依赖“像”“似”等连接词。
    • 本体与喻体并置:如“希望的翅膀”中,“希望”为本体,“翅膀”为喻体,暗示希望具有飞翔的力量。

      来源: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78页。


二、功能与表达效果

  1. 增强语言感染力

    通过隐晦的类比引发联想,如鲁迅《故乡》中:

    “圆规(杨二嫂)愤愤地转身。” —— 以“圆规”代指人物身形,突出其瘦削与刻薄。

    来源: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02页。

  2. 深化抽象概念

    将无形事物具象化,如“知识是灯塔”,将知识对思想的指引作用可视化。

    来源:刘焕辉《修辞学纲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56页。


三、与明喻的区别

类型 结构形式 显性程度 示例
明喻 本体+喻词+喻体 显性 “人生像一场梦”
暗喻 本体+隐含等同+喻体 隐性 “人生是一场梦”

来源: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88页。


四、经典文献参考

  1.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重印)

    首次系统界定暗喻为“隐喻”,分析其“借此喻彼”的本质(第72页)。

  2. 《汉语比喻研究史》(冯广艺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梳理暗喻在历代文学中的演变,如唐代诗歌“月光如水”的隐性比拟(第115页)。


以上解析综合权威语言学著作,涵盖定义、功能及经典用例,为汉语修辞研究提供学术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暗喻(又称隐喻)是一种通过暗示性关联来建立事物相似性的修辞手法,其核心特征是不使用"像""如"等明确比喻词,而是通过等同、替代或语境暗示的方式实现比喻效果。以下是其核心要点解析:

  1. 基本结构 暗喻的典型结构为"A是B"(如"人生是场旅行"),通过等同关系建立本体与喻体的联系。相较于明喻的直白(如"人生像旅行"),暗喻更强调两者的内在相似性。

  2. 表达形式

    • 等同式:直接使用系动词连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 修饰式:通过定语暗示("记忆的碎片"中"碎片"喻指零散记忆)
    • 动词式:用动作暗示("他咽下了愤怒"中"咽下"暗示压抑情绪)
  3. 功能特性

    • 增强表达的凝练性与启发性,如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通过矛盾意象引发哲思
    • 构建多层语义空间,如广告语"钻石恒久远"将物质属性与情感承诺隐喻关联
    • 在诗歌中尤为常见,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通过暗喻构建社会隐喻
  4. 认知价值 认知语言学认为暗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如"时间是金钱"反映现代社会价值观,这类概念隐喻塑造着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模式。

暗喻的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其魅力在于通过有限的语言符号激发无限联想,既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手段,也是日常交流中提升表达深度的有效工具。

别人正在浏览...

白卫白絮败于垂成包缠辨似不好看裁判大姬耽惑叨滥电筒螲蟷断丝饵石放体繙覈烦几怪僻关系归去来兮辞过籍哈剌基酒函盖充周汗衣合角鸿骞花翎华西魂不赴体忽遗交缚进退消长娟巧军书来缘灵厖礼遗论笃麦饼谜灯瞑臣内疾篣筤飘花晴畅楸英曲赦三染生腰坐说老婆舌头素晖锁铨炭檛天夺其魄投其所好望竿销融邪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