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淺學寡聞之士。《雲笈七籤》卷九:“上元之君此道高妙,非庸夫狹學所可言論。”
“狹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詞義
“狹學”指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即“淺學寡聞之士”。該詞由“狹”(狹窄、局限)與“學”(學問)組合而成,強調學問的狹隘性。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九:“上元之君此道高妙,非庸夫狹學所可言論。”,通過對比凸顯“狹學”者的局限性。
構詞解析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貶義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狹”的詳細字義,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典()或查字典()。
《狹學》是指學習和研究某一專門領域的知識,但卻忽視了其他相關領域或者對其他領域的研究淺嘗辄止的學習方式。
《狹學》的拆分部首為犬(quǎn)和學(xué),其中犬為犬部首,表示與狗相關;學為學部首,表示與學習相關。《狹學》一詞共有11個筆畫。
《狹學》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篇中,“狹學牛馬,廣學稼穑。都不見是學也。”表示研究牛馬等狹窄的領域,而忽略了農事生産等更廣泛的知識。
《狹學》的繁體字為「狹學」。
在古時候,《狹學》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寫作,如「狹學」、「狹習」等。
1. 他一直沉迷于研究音樂,卻對其他藝術形式一竅不通,真是狹學之人。
2. 雖然她是個專業的科學家,但她的研究範圍卻局限在狹窄的領域,缺乏對其他科學的廣泛了解。
狹學之人、狹學專家、研究狹學、狹學觀點等。
專攻、專精、獨學、封閉式學習。
全面學習、廣博學問、橫向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