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方朱鳥七宿。語出《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孔穎達 疏:“鳥,南方朱鳥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昬,鳥星畢見,以正仲春之氣節。”《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鶴雲旦起,鳥星昏集。” 唐 窦翚 《漏賦》:“清清冷冷,日殷鳥星,送春漏于重扃。”
“鳥星”一詞包含兩層含義,需結合文獻和語境理解:
一、天文本義
指南方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轸),源自《尚書·堯典》記載的“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古人通過觀測鳥星在春分時節的黃昏出現,确定仲春節氣,用于曆法校準。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形容人或事物的價值、能力較低,不值得期待或依賴。其演變邏輯為:鳥飛星現的景象→轉喻為“看似存在卻無實質作用”的貶義表達。常用于批評能力不足或結果未達預期的情況,例如:“他的承諾如同鳥星,難以托付。”
補充考據
文字學家楊樹達提出,“星”在此語境中應解作“雨止星現”,與《說文解字》中“夕生”(雨夜放晴見星)同源,強調觀測天象的時機特性。
提示: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鳥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鳥”指的是飛禽,而“星”表示天空中的星體。因此,《鳥星》的意思指的是天空中的鳥類。
根據漢字的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拆分《鳥星》這個詞:
1. “鳥”的部首是“鳥”部,筆畫數為5。
2. “星”的部首是“日”部,筆畫數為4。
《鳥星》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山海經》,是其中的一種神奇生物。在繁體字中,鳥星寫作“鳥星”。
在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所變化。根據字形演變的曆史考證,古時候寫作《鳥星》的字形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結構和書寫風格略有差異。
1. 天空中的鳥星在夜晚格外閃亮。
2. 在山間的湖畔,可以看到一群鳥星翺翔。
與《鳥星》相關的組詞有:
1. 鳥類:指的是各種種類的鳥類動物。
2. 星體:指的是天空中的各種天體,如星星、行星等。
與《鳥星》的近義詞有:
1. 池塘:指的是一種水域,常常有各類水鳥栖息其中。
與《鳥星》的反義詞有:
1. 陸地:指的是沒有水的地面,鳥類主要在陸地上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