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愧的意思、抱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愧的解釋

[feel ashamed] 心中有愧;負疚

詳細解釋

心中有愧;慚愧。《新唐書·房玄齡傳》:“今天下事無不得,惟讨 高麗 未止,上含怒意決,羣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沒地矣。”《天雨花》第十三回:“必然推説 黃小姐 ,累他抱愧不相應。” 徐特立 《歐洲義務教育現狀》:“至于學問一事,是抱愧得很,不過将來或者有點希望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抱愧”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
“抱愧”指心中懷有愧疚或慚愧的情感,通常因未能盡到責任、未能幫助他人或言行有失而産生。例如:“在你困難時沒能盡力,實在抱愧”。

詞源與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與語境

  1. 徐特立《歐洲義務教育現狀》:“至于學問一事,是抱愧得很。”
  2. 《聖經》譯例:“不要抱愧,因你必不至受辱。”

總結
“抱愧”強調因自身不足或過失而産生的情感負擔,常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程度與適用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愧是一個常用的詞語,表示感到慚愧、抱歉或内疚。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扌,表示手的意思,右邊的部首是欠,表示不夠或缺少的意思。抱愧的拆分部首中,扌部是它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手有關的意思,欠部是它的聲旁部首,表示與欠缺有關的意思。抱愧這個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是如此寫成:抱是由扌和包組成,愧是由恠和鬼組成。有時候,抱愧也可以寫作“侽恠”,也就是用恠代替了欠,寫成了“抱侽恠”。 抱愧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據說它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這本書中。繁體字中的抱愧與簡體字的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字形有細微的差别。例如,繁體字中的“愧”字的右邊部分是由兩個小“門”字組成,而簡體字中的“愧”字的右邊部分是由一個“門”字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抱愧的例句: 1. 我對我的粗心感到非常抱愧。 2. 我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深感抱愧。 3.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我感到非常抱愧。 與抱愧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自愧、忏愧和羞愧。這些詞語都表達了對自己行為或品德的不滿或後悔。近義詞有慚愧、愧疚和懊悔,它們的意思與抱愧相似,可以用來替換抱愧來表達内疚的情感。反義詞可能是自豪、得意或無愧,它們表示與抱愧相反的情緒或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