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儒的意思、盜儒的詳細解釋
盜儒的解釋
口稱仁義而行如盜賊的人。《新唐書·牛僧孺李宗闵等傳贊》:“夫口道先王語,行如市人,其名曰‘盜儒’。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進,既當國,反奮私昵黨,排撆所憎,是時權震天下,人指曰‘ 牛 李 ’,非盜謂何?” 宋 張耒 《裴守真論》:“夫盜儒又從而為解説,旁引曲取,既使之便其私意,而又曰自義理之所安。”
詞語分解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儒的解釋 儒 ú 指讀書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儒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儒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儒家。儒教(即“孔教”)。
網絡擴展解釋
“盜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義(主流解釋)
指口稱仁義道德,但行為卑劣如盜賊的人。這一解釋源自《新唐書》對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的評價。具體表現為:
- 言行不一:表面上推崇儒家先王之道,實際行為卻如市井之徒。
- 僞善特質:以道德标榜自身,卻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被時人譏諷為“牛李”(即牛僧孺、李宗闵派系)。
二、引申含義(少數文獻提及)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解釋為“竊取他人學問并自诩為儒者”,強調對知識或學術成果的剽竊行為。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批判僞善者或學術不端者。例如:
- 古代史評:“夫口道先王語,行如市人,其名曰盜儒。”(《新唐書》)
- 現代可引申批評抄襲他人成果卻自稱學者的行為。
注:兩種解釋均含貶義,但第一種更為經典且常見。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新唐書》原文及宋代張耒《裴守真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儒》是一個詞,它的意思是指那些冒充儒家學者的人。下面是關于盜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盜(部首:皿,筆畫:10)
- 儒(部首:人,筆畫:9)
來源:
《盜儒》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王守仁所著的《存齋集》中,用來指代僞裝成儒雅的人。
繁體字:
《盜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盜儒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在古代社會,盜儒們常常僞裝成儒家學者,以獲取社會地位和財富。
組詞:
除了《盜儒》外,還可以組成其他類似含義的詞語,如盜學、盜才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冒牌儒、僞儒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真儒、正經儒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有其他問題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