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官名。上受司空領導,下為百工之長。專掌營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毋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緻為上。” 鄭玄 注:“工師,工官之長也。”《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不敢專造於家,工師之事也。”《史記·五帝本紀》:“ 讙兜 進言 共工 , 堯 曰不可而試之工師, 共工 果淫辟。” 張守節 正義:“工師,若今大匠卿也。”
(2).工匠。 漢 王充 《論衡·量知》:“銅錫未采,在衆石之間,工師鑿掘,爐橐鑄鑠乃成器。” 清 趙翼 《和錢竹汀初移新居》:“知君自有胸中稾,付與工師築考槃。”
(3).工程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你們知道那保民船,才笑話呢!未開工之前,單為了這條船,專請了一個外國人做工師,打出了船樣,總辦看了,叫照樣做。”
(4).樂師。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之二:“工師小賤 牙曠 稀,不辨邪聲嫌雅正。” 宋 梅堯臣 《次答黃介夫七十韻》:“工師調五音,不問《鹹》與《韺》。”
(5).複姓。 漢 有 工師喜 。見《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工師”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古代官職
工師最早是周代至秦漢時期的官名,主要負責管理工匠群體及工程建設事務。其職責包括監督工程質量、制定工藝标準(如《禮記·月令》記載“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并直接受命于司空,屬于手工業管理體系的核心職位。
工匠群體
在廣義上,“工師”也泛指技藝精湛的工匠,強調其作為技術傳承者的角色。例如《荀子·王制》提到工師需“辨功苦,尚完利”,即需具備辨别材料優劣和追求工藝完善的能力。
現代引申義
部分文獻提及“工師”可代指工程師(如、3),但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更多作為曆史詞彙的延伸解釋。
其他特殊含義
少數低權威性資料提到“工師”有樂師或複姓(如漢代工師喜)的含義,但因缺乏高權威文獻佐證,需謹慎參考。
文獻出處
主要記載見于《禮記》《荀子》《孟子》等典籍,例如《孟子·梁惠王下》描述工師負責選材:“必使工師求大木”。
提示:以上解釋以高權威性古籍文獻為主,其他特殊含義建議結合更多權威曆史資料交叉驗證。
《工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工匠或者工人之意。
《工師》由兩個部首組成:工(工字底)和師(師字旁)。其中,“工”是指工作或者手工藝,“師”是指對某個專業或技能有很高造詣的人。漢字《工師》的總筆畫數為8畫。
《工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正式被收錄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即“工師”。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工師》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由“工”和“師”兩個部分組成,形狀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1. 他是一位有着豐富工作經驗的工師,能夠獨立完成各種複雜任務。
2. 這個行業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工師,才能夠發展得更好。
組詞:技工師、鐵工師、瓷器工師、釀酒工師、機械工師。
近義詞:工匠、職工、技師、匠人、手藝人。
反義詞:學者、文人、農夫、商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