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窽要”。關鍵;要害。《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 許武 精于經術,朝廷有大政事,公卿不能決,往往來請教他。他引古證今,議論悉中窾要。” 清 劉大櫆 《鄉飲賓金君傳》:“而諸孫所習文藝,輙能披覽其大略,有所指斥,必中其窾要。”
“窾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ǎn yào,其核心含義指關鍵、要害,常用于形容言論或分析切中問題的核心。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用法示例: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醒世恒言》或《漢語大詞典》原文。
《窾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竄改或變更要點、核心内容。窾要常用于形容處理文件、資料等時對原本的内容進行修改、删減或精簡。
《窾要》的部首為穴,總共有11畫。
《窾要》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測它是由衍生詞組合而成的。其中,“窾”可能是由“竄”和“改”兩個字組合而成,表示修改或改變;而“要”表示關鍵或重要的部分。
《窾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窾要」。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沒有固定的标準字形,因此《窾要》的古字形可能會存在差異。然而,一般認為其古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請你将這份報告的窾要整理出來,以便我們能更好地把握内容的核心。
2. 這本書是對原版小說的窾要,非常適合那些想要了解故事主線的讀者。
一些與《窾要》有關的組詞:
1. 窾改(kuǎn gǎi):竄改、修改。
2. 窾文(kuǎn wén):修改的文字。
3. 窾章(kuǎn zhāng):修改的文章。
近義詞:
1. 竄改(cuàn gǎi)
2. 縮寫(suō xiě)
反義詞:
1. 完整(wán zhěng)
2. 全面(quán mià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