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 四川 笑罵人的口頭語。 宋喬 《侍衛官雜記》:“‘格老子’, 老楊 笑着罵我,‘怕老婆也得有點分寸--你簡直太不像樣了。’”
“格老子”是四川方言中的特色表達,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詞義與用法
該詞主要用于表達意外、無奈或不滿的情緒,常作為感歎詞使用。例如在突發意外時,四川人可能會脫口而出:“格老子,咋個回事哦!”此外,它也可用于熟人間的笑罵或調侃,如:“格老子,你娃跑得還快嘛!”(含戲谑語氣)。
文化淵源
該詞是四川土著文化與明清湖廣移民文化融合的産物:
語境與情感色彩
需根據語氣判斷具體含義:
常見誤區
有觀點誤将其與老子哲學“格物緻知”關聯(如),實為語言演變中的巧合,無直接聯繫。
《格老子》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含義為對老子思想進行整理和梳理。
格老子的拆分部首為“⺮”和“老”,拆分筆畫為17畫。
格老子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一書中,當中記載了孟子與信陵君的對話。信陵君問孟子:“聖人者,謂之如何?”孟子回答:“格于鄉,擇鄰而處,斯則不惑。”這裡的“格于鄉”就是“格老子”的意思,意味着按照老子的思想來修身養性。
《格老子》一詞的繁體寫法為「格『⺮』子」。
古時候,《格老子》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總體而言,仍然是用“格老子”三個漢字組成。
1. 他花費了很多時間閱讀老子的著作,目的是要更好地格老子。
2. 學習格老子可以幫助我們修身養性,使自己更加堅定和樂觀。
衍生詞:格物緻知、格物、修身養性、修身、養性
類似詞彙:遵循老子思想、追隨老子思想、拜讀老子之書
相反詞彙:違背老子思想、背離老子思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