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骀的意思、哀骀的詳細解釋
哀骀的解釋
丑貌。《莊子·德充符》:“ 衛 有惡人焉,曰 哀駘它 。”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雲:“‘哀駘’,丑貌,‘它’,其名。”後用作自謙之詞。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吳郡僧智書》:“旌賁江園,采拾衡巷,遂以哀駘不棄,甕盎無遺。”
詞語分解
- 哀的解釋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歎。哀鳴。哀思。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豔(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哀悼。默哀。 舊時稱死去母親:哀子(.母喪而父存;
- 骀的解釋 骀 (駘) á 劣馬,亦喻庸才:驽骀。羸骀。 馬銜脫落:“馬骀其銜,四牡橫奔”。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哀骀”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
基本釋義
- 本義指相貌丑陋,《莊子·德充符》記載衛國有個名為“哀骀它”的丑人。其中“哀骀”形容其外貌丑陋,“它”為名字。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引李頤注釋:“哀骀,丑貌”。
-
引申用法
- 後逐漸演變為自謙之詞,用于表示自身外貌平庸或德行不足的謙遜說法。這與《莊子》原文中哀骀它雖丑卻德才兼備的形象有關,暗示内在品質超越外在缺陷。
-
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道家經典《莊子·德充符》,原文通過哀骀它的故事探讨“形殘而德全”的哲學思想,強調内在修養的重要性。
-
語言結構
- 該詞為複合詞,“哀”含悲憫、沉郁之意,“骀”原指劣馬,組合後強化了“不美好”的意象。其結構為“上中下+左右”的漢字組合。
建議需要深入理解該詞時,可結合《莊子》原文及曆代注釋,體會其從具體形象到抽象謙辭的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骀》的意思
《哀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悲傷哀痛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哀骀》的部首分别是「口」和「馬」,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哀骀》這個詞最早出自《世說新語·清異傳》,用于描寫悲傷的神情。
繁體
《哀骀》的繁體字為「哀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哀骀」可能采用不同的寫法,如「哀厃」、「哀駄」等。
例句
他沉痛地低頭,神情哀骀。
組詞
哀痛、哀悼、悲傷、痛心等。
近義詞
哀痛、悲苦、憂傷等。
反義詞
歡笑、喜悅、快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