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分證的意思、身分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分證的解釋

[passport;certificate of identification] 在一個國家居住或在該國内旅行的人攜帶的為該國法律所要求的身分證明文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份證(規範用詞為“身份證”)是由國家法定機關頒發、用于證明公民個人身份的法定證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

一、基本釋義

身份證指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載有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等個人信息,并附有唯一公民身份號碼。其核心功能是确認持有人身份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廣泛應用于社會管理、金融交易、出行等場景。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1. “身份”:
    • “身” 指代個人主體,《說文解字》釋為“躬也,象人之形”。
    • “份” 原義為“分際”,引申為人在社會關系中的位置(《漢語大詞典》)。

      二字組合後,“身份” 表示個體在社會中的法律地位或角色歸屬。

  2. “證”:

    意為憑據、執照,《玉篇》注“驗也”,即用于驗證的官方文書。

三、法律依據與功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四、技術特征(2025年現行标準)

現代身份證包含以下要素:

  1. 視讀信息:姓名、照片、戶籍地址等可見内容;
  2. 機讀信息:内嵌芯片存儲指紋、數字簽名等生物特征數據(參考《居民身份證技術規範》GB 11643-2023);
  3. 安全标識:彩虹印刷、微縮文字、紫外熒光圖案等防僞技術。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11年修訂).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4.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居民身份證技術規範》(GB 11643-2023).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來源,“身分證”(或“身份證”)是用于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其含義和用途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法定證明文件
    指由國家政府依法頒發,用于證明個人身份信息的證件。台灣地區多稱“身分證”,大陸則統一使用“居民身份證”名稱。
  2. 核心功能
    确認持有人的國籍、姓名、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具有法律效力。

二、主要用途

  1. 日常生活
    • 辦理銀行業務、購買車票/機票、入住酒店等需驗證身份的場景。
  2. 法律事務
    • 參與訴訟、公證事務、申請出境等需提供身份證明的環節。
  3. 行政管理
    • 選民登記、戶口登記、兵役登記、婚姻登記等政府管理事項。

三、法律依據

根據《居民身份證條例實施細則》,身份證在以下16類事務中具有法定證明效力,涵蓋入學、就業、社保、駕照辦理等。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法律條款或地區性差異說明,可參考政府官網或司法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百都包匦悲喜交至不聞不問裁削娼夫超重叉嘴成住壞空垂及楮穎竄繞竄死村酒倒竈地腹額支風顛鳳度三橋奮勇當先婦順格訓犷橫管家孤銳捍衛漢字編碼衡蓋鴻混黃毛菩薩華豔見幾而作艱窘腳丫子濟濡考死兩當铠廲廔陵蓋録符夢征捺抉怕三怕四蓬頭散發破瓦寒窯芊緜乞丐乞鞫秦川榮譽感乳床扇誘沈想實塌塌貪恡天邃銅研無針難引線小末邪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