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躬的意思、敕躬的詳細解釋
敕躬的解釋
敕身。《漢書·孔光傳》:“勤心虛己,延見羣臣,思求其故,然後敕躬自約,總正萬事……誠為政之大本,應變之至務也。”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躬的解釋 躬 ō 身體。 自身,親自:反躬自問。躬行實踐。事必躬親。 彎曲身體:鞠躬。躬身下拜。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敕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自我警饬
根據《漢書·孔光傳》的記載,“敕躬”意為“敕身”,即警饬己身、自我約束。例如:“勤心虛己……然後敕躬自約,總正萬事”,強調修身自律,整頓事務,體現為政者的自我要求。
-
恭敬行禮(存争議)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敕躬”可指“向上級表示敬意或低頭行禮”,認為“敕”指帝王命令,“躬”指躬身行禮。但這一解釋未見于古籍直接用例,可能為引申義或現代解讀。
二、詞源解析
- “敕”:本義為帝王的诏令,引申為告誡、約束。
- “躬”:指自身或身體,如“躬行實踐”。
組合後,“敕躬”更側重“約束自身”,而非字面意義的“奉令行禮”。
三、用法示例
在古籍中,“敕躬”多用于描述執政者的自我修正,如《漢書》中強調“敕躬自約”是治國之本。現代語境中,該詞較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古典文獻的釋義。
四、總結
核心含義:以《漢書》為依據,“敕躬”主要指自我警饬、修身自律,而非單純的行禮動作。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書·孔光傳》原文及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起源于古代漢字。下面是關于敕躬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敕:拆分部首為攵(撇)和又(捺),共12畫;
- 躬:拆分部首為足(走)和身(人),共13畫。
來源:
敕躬一詞的來源是古代漢族傳統文化中,尊敬他人或者表示自己的尊敬之意的表達方式。
繁體:
敕躬的繁體字為「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敕躬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定,一般以行書或楷書的形式出現。
例句:
1. 在古代,臣工常常以敕躬的方式向君主表示敬意。
2. 學生們齊聲敕躬,向老師道别。
組詞:
敕令、敕使、敕拜、敕召、敕書、恭敕等。
近義詞:
緻敬、緻意、頂禮膜拜。
反義詞:
冷漠、不敬、無禮。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