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缓的意思、逋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缓的解释

拖欠;延缓。《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自今已后,可长给见钱,依时即出,勿令逋缓。” 唐 元结 《舂陵行》:“逋缓违詔令,蒙责固所宜。” 明 方孝孺 《与士脩书》之二:“辱书重以诗集序见属,意若罪其逋缓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缓(bū huǎn)是汉语中的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指“拖欠、延缓”,多用于描述未按时履行义务的行为。该词由“逋”和“缓”两个语素构成:

  1. 逋:本义为逃亡,引申为拖欠(如“逋欠”“逋租”),《说文解字》释为“亡也”;
  2. 缓:指延迟、宽延,《广雅》注“舒也”,强调时间上的延后性。

在具体语境中,“逋缓”常用于以下场景:

该词的现代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法学领域,例如北京大学《汉语词汇史纲要》指出,“逋缓”体现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制度的雏形。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强调其与“逋逃”的语义差异——前者强调拖延行为,后者侧重逃避责任。

网络扩展解释

“逋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bū huǎn,核心含义为拖欠、延缓。常用于描述因拖延而导致未按时完成事务的状态,如拖欠俸禄、延缓执行命令等。

二、引证解释

  1. 拖欠:
    《梁书·武帝纪下》记载:“百官俸禄……可长给见钱,依时即出,勿令逋缓。” 此处的“逋缓”指官方俸禄发放的拖延现象。
  2. 延缓:
    唐代元结《舂陵行》中“逋缓违诏令”一句,则强调因延迟执行诏令而获责。

三、用法与扩展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历史语境中。如需更多例句或网络释义,可参考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鼇海白丁本弟驳阻部判册礼倡俳逞嘴春酝赐蟒大杜鹃盗国得人意阿房房下干娘高挹共贡沟主骨体皓彩核论厚非潢纸火呼呼简截了当借资惊聒旌阳靖志九乾救治蹐滞跨据郎衣劳动工具恋栈龙须友茅柴酒梅亭莫不成抹角转湾莫落逆孽愆则起货罄竭铨曹散朝三吾身田适道挞罚叹吁佻轻土市子晚恋文豪勿拜无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