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乏倦怠。 宋 範成大 《早發竹下》詩:“結束晨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疲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í wán,其核心含義為疲乏倦怠。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疲頑”指身體或精神上的疲勞、倦怠感。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出現,如《辭海》和滬江線上詞典。
詞源與用法
“疲頑”是一個古雅詞彙,多用于詩文描寫身心倦怠的狀态,現代語境中可替換為“疲憊”或“疲乏”。其獨特之處在于通過複合詞形式強化了疲勞的頑固性或持續性,適合文學表達。
疲頑(pí wán)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态。它的意思是人或事物非常疲勞而且态度堅決固執,不願意改變。
疲頑的部首是疒(疔病)和頁(紙),共計16個筆畫。
疲頑的來源有兩個漢字,疲和頑。其中,疲表示疲乏疲勞,頑表示固執。
繁體字“疲頑”用同樣的字義來寫疲頑。
在古代,疲頑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疲頑時,疲字通常隻用一個部首“疒”,而頑字則隻用一個部首“頁”,表示人的情緒或态度。
1. 他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現在真的疲頑不堪。
2. 孩子非常疲頑,不願意吃飯、睡覺,總是要跟父母争論。
疲頑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
1. 疲頑不堪:形容人或事物非常疲勞而且态度堅決固執。
2. 疲頑抗拒:形容人不願意接受或改變,堅決抵抗。
3. 疲頑不化:形容堅持己見,不願意改變。
疲頑的近義詞是疲倦、疲勞、頑固、執拗。
疲頑的反義詞是活潑、靈活、順從、易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