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正的意思、候正的詳細解釋
候正的解釋
古代軍中負責偵察敵情的官員。《左傳·成公二年》:“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 杜預 注:“候正,主斥候。”《周書·尉遲迥傳》:“ 隋文帝 又使候正 破六汗裒 詣 迥 喻旨。”《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周天元 如 同州 ,增候正、前驅、式道候為三百六十重,自應門至於 赤岸澤 ,數十裡間,幡旗相蔽,音樂俱作。” 胡三省 注:“候正,主候望。”
詞語分解
- 候的解釋 候 ò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症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專業解析
“候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
本義:古代軍職名稱
- 核心含義:“候”指斥候、偵察兵;“正”指長官、主管。因此,“候正”指古代軍隊中負責偵察敵情、巡邏警戒等工作的軍官。
- 職責:統領偵察部隊(“斥候”),負責前沿警戒、刺探軍情、傳遞信息、保障行軍安全等。
- 來源依據:此釋義主要見于古代史書、兵書及大型曆史語文辭書。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已有相關記載,後世如《資治通鑒》等史書亦沿用此職官名。《漢語大詞典》釋為:“古代軍中負責偵察敵情的軍官。”《辭源》釋為:“古代軍中掌偵察之官。”
-
引申義:泛指負責觀察候或報告的人
- 在更寬泛或非軍事的語境下,“候正”有時可引申指負責觀察天象、時節變化或等候特定信號、時機并負責報告的人。此用法相對少見,多見于特定文獻或仿古表述。
- 來源依據:此引申義基于“候”字的“觀察、守望候”之意和“正”字的“主管、負責人”之意組合而來,在部分古籍注疏或類書中可見相關解釋。
“候正”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古代軍隊中專司偵察、警戒職責的軍官。它體現了古代軍事組織中對情報和前沿預警的重視。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基本不再使用,屬于曆史詞彙。如需理解其在具體古文中的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确指軍職還是更廣義的觀察報告者。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 《資治通鑒》(相關卷次)
網絡擴展解釋
“候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古代官職含義(主要釋義)
-
基本定義
指古代軍隊中負責偵察敵情的官員,主要職責是刺探情報、觀察敵情動向。
-
曆史文獻依據
- 《左傳·成公二年》記載:“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 杜預注:“候正,主斥候。”
- 《資治通鑒》提到周天元時期“增候正、前驅、式道候為三百六十重”,胡三省注釋其職能為“主候望”。
-
職責擴展
除偵察外,可能涉及傳遞軍情、部署警戒等任務,屬于軍事指揮體系中的重要崗位。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 字面解析
由“候”(等待)和“正”(合適)組成,字面可理解為“等待合適時機行動”。
注:此釋義僅見于個别詞典,未見于古籍,可能與現代引申用法相關,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使用示例
- 官職用法:
“隋文帝使候正破六汗裒詣迥喻旨”(《周書·尉遲迥傳》)。
- 現代造句:
“他在公司擔任市場‘候正’,專門分析競争對手動向。”(非古籍原意,屬現代引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周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曆史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扣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巴覽子保治璧珪碧華屏斥撥斸部阙參配賝貢癡男怨女傳聲祠田存亡當面出丑丹泥道風大團圓等情堆垛死屍嚲翠範冉肥仙複查管城侯廣莫門海翁喝神斷鬼鴻鹄懷圜錢緩土隳墜挾奸甲乙解傳碣石宮解體擊劍九方堙看死馬城孬好盼想偏紀皮囊平步青雲鉛筆畫秋雕秋高氣和雀钗曲陌日月不居濡弱紗籠省率聖智水渚向裡小忠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