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貯藏保管。《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
看管財庫,保管財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初, 晉侯 之豎 頭須 ,守藏者也。其出也,竊藏以逃。” 楊伯峻 注:“守藏,猶言保管財物。”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它日内庫失金,守藏吏以聞。”
“守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守”指保護、看守,“藏”指隱藏、保藏,合指對珍貴物品的妥善保管與守護,防止他人獲取或損壞。
例如《左傳》記載的“守藏者”即負責看管財庫的官吏。
曆史用例
在周代官職中,“守藏史”是管理文獻和財物的職位,如老子曾任周王室守藏史,負責典籍保管。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例如玄色小說《守藏》以民國文物南遷為背景,呼應了“守護珍寶”的核心含義(注:此出處權威性較低,僅作補充參考)。
守藏(shǒu c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保護和保存珍貴的文物、文獻等。守指保護、守衛,藏指保存、收藏。
守藏的部首是宀(mián),宀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屋頂有關的事物。
守藏的筆畫數是9畫。筆畫是指漢字的書寫軌迹和筆畫的數量。
守藏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用以描述當時秦始皇下令征集各類書籍、文獻并保存起來的行為。後來逐漸引申為保護和珍視文物、文獻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守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守藏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舊體字寫作「守蔵」,其中「藏」字采用了古代的「蔵」形。
以下是關于守藏的幾個例句:
1. 他把這本珍貴的古書守藏了多年。
2. 博物館為了守藏文物而進行了嚴密的安保工作。
3. 在古代,守藏文獻的任務由專門的官員負責。
守藏的近義詞有保護、收藏、保存等。反義詞則是丢失、破壞、抛棄等。
與守藏相關的組詞有守護、守衛、藏品、文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