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糲的意思、疏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糲的解釋

亦作“疎糲”。亦作“踈糲”。1.粗糙的飯食。 唐 韓愈 《山石》詩:“鋪牀拂席置羹飯,踈糲亦足飽我飢。”踈糲,一本作“疎糲”。 宋 黃庭堅 《再和答為之》:“鄰居接杖藜,過飯厭疎糲。” 明 劉基 《詠史》之十八:“蓽門翳蓬蒿,窮巷絶馬跡;中有抱膝人,疏糲不充食。”

2.粗疏淺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糲”一詞在現有搜索結果中未直接出現,但可結合“疏”和“糲”的單獨含義進行解析:

  1. “疏”的含義
    根據,“疏”本義為疏導、開通(如“疏浚”),但在古漢語中可引申為“粗疏、不精細”之意。例如“疏食”指粗糧。

  2. “糲”的含義
    “糲”指糙米或粗劣的食物,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粗米”,常與“粗粝”“粝食”等詞搭配,表示簡樸的飲食。

  3. “疏糲”的推測詞義
    綜合二者,“疏糲”可能指粗糙的糧食或簡樸粗劣的飲食,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常見于描述清貧生活。例如《管子·小匡》中“列疏遬”雖指疏密(),但可側面反映“疏”與“糲”組合時偏向“粗簡”的語境。

建議:若需更精準的文獻例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管子》等典籍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糲》的意思

疏糲(shū lì)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稀疏、疏松、罕見或清貧。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某物數量稀少、布局分散或者某人生活貧困、清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糲這個詞由疒(病)部和粟(谷子)部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是9,其中疒部為4畫,粟部為5畫。

來源

《疏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鄘風》中的一首詩。在古時候,《疏糲》常用來形容土地瘠薄、作物稀少的情況。

繁體

疏糲的繁體字是疎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疏糲的寫法可能與今天稍有不同,但其整體形狀和結構差異不大。

例句

1. 這片土地太疏糲了,根本無法種植大量的莊稼。

2. 他過着疏糲的生活,一日三餐都勉強維持。

3. 這裡人煙稀疏,人們生活疏糲而甯靜。

4. 這個地方草木稀少,看起來十分疏糲。

組詞

疏糲并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近義詞

稀少、疏松、貧瘠

反義詞

稠密、豐富、富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