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拱衛的意思、拱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拱衛的解釋

[surround and protect] 環繞;衛護

那拱衛在泰山膝蓋下的無數小饅頭,卻是徂徕山等許多著名的山嶺。——《泰山極頂》

詳細解釋

環繞;衛護。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衆流迴環,嚴設龍蛇之府;羣峰拱衛,秀為真聖之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畿輔·四輔城》:“自 大寧 撤防, 東勝 失守,關隘彌近,拱衛宜嚴。”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議請試辦鐵路疏》:“四方得拱衛之勢,國家有磐石之安。” 楊朔 《泰山極頂》:“那拱衛在 泰山 膝蓋下的無數小饅頭,卻是 徂徕山 等許多著名的山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拱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環繞并保護某個核心事物的狀态,常見于地理、軍事或象征性場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拱衛”指環繞在周圍進行保衛或護衛,強調通過環繞形成保護屏障的作用。例如:

二、詳細釋義

  1. 軍事與地理應用
    曆史上多用于描述自然地形或人為防禦體系對核心區域的保護,如清代文獻提到“河山拱衛”,明代史料記載“關隘彌近,拱衛宜嚴”。

  2. 象征性用法
    可引申為抽象意義的守護,例如“四方得拱衛之勢,國家有磐石之安”(清代薛福成語)。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詞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前蜀文獻“群峰拱衛,秀為真聖之都”(杜光庭《自到仙都山醮詞》),後逐漸從具體的地理保護擴展至抽象護衛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清實錄》《野獲編》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拱衛

拱衛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部首分别是手和卝。拱衛共有7個筆畫,拆分部首的具體含義是:手表示與人有關的動作,卝表示抵抗、拒絕。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術語,最初用于形容軍隊并排而行,既可以進攻也可以防守,目的是保衛領土或抵禦敵人的入侵。

在繁體字中,拱衛的寫法仍然保留着古時候的形态。拱衛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拱衛」,衛是卝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拱衛的字形也稍有不同。拱衛在古代寫法中的部首手并沒有明顯的辨識度,而卝則形似「丨」字旁,表示垂直的物體或動作。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展示拱衛這個詞的用法:

1. 士兵們在城牆上緊密拱衛着國家的邊界。

2. 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拱衛着自由和正義的價值觀。

3. 這座古城的城門拱衛得很嚴密,沒有人可以隨意闖入。

除了拱衛之外,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

1. 拱衛者:指擔任拱衛任務的人或者士兵。

2. 衛士:指受命保衛某個地方或負責某項任務的人。

3. 保衛:意為守護、防守。與拱衛的含義相近。

對于拱衛的反義詞,可以使用一些與攻擊或放棄相關的詞彙,如進攻、撤退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